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黄河天上来,一曲一千里。
冯夷值海若,反顾忘秋水。
通川不足多,支流宁复纪。
大朴久已丧,群言乱如麻。
儒墨及刑名,交流自名家。
曲士殉所察,纷纷摘其华。
伯阳究宗本,为言天地初。
蟪蛄惊春秋,格言落玄虚。
华颠困章句,强识家人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镇的《咏古十六首》之三,以黄河入题,寓言深沉,富有哲理。首句“黄河天上来”,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源头的壮丽景象,象征着宏大深远的宇宙和自然之力。接下来,“一曲一千里”强调黄河蜿蜒曲折的地理特点,也暗示了人生的曲折与变迁。
“冯夷值海若,反顾忘秋水”借神话中的河神冯夷与海神海若相提并论,表达对人生短暂与广阔的感慨。诗人认为,即使在广阔的天地间,人们也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忘记更深远的思考。
“通川不足多,支流宁复纪”进一步阐述,世间万物繁多,但真正重要的是根本和主线,而非琐碎的分支。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儒家、墨家、法家等学说的看法,认为它们虽然各有特色,但都应回归事物的根本原则。
“大朴久已丧,群言乱如麻”批评社会上各种理论纷繁复杂,失去了淳朴的本质。接下来,诗人批评了那些拘泥于局部、过分追求华丽辞藻的学者,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探究事物的根源,如老子的道家思想。
“伯阳究宗本,为言天地初”提到老子李聃,他深入探究宇宙的起源,主张朴素无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向往。“蟪蛄惊春秋,格言落玄虚”则批评那些过于玄妙的言论脱离实际。
最后两句,“华颠困章句,强识家人书”以个人的困顿经历,感叹研习经典到老,仍未能摆脱文字的束缚,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反思和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黄河的意象,寓言般地探讨了人生、学术和社会的诸多问题,展现出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独特的哲学见解。
不详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
河市千人聚,寒江百丈牵。
吾生能几日,此地费三年。
丛竹防供爨,池鱼已割鲜。
拙勤终不补,他日愧无传。
山水如相识,豪华异昔闻。
声言随地改,吴越到江分。
门闭萧萧雨,风催缓缓云。
会随麋鹿去,长谢犬羊群。
风叶初疑雨,晴窗误作明。
穿林出去鸟,举棹有来声。
深渚鱼犹得,寒沙雁自惊。
卧家还就道,自计岂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