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其二)

百忧常与事俱来,莫把胸中荆棘栽。

但只熙熙闲过日,人间无处不春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忧虑常常伴随事务而来,不要把心中的困难比作荆棘。
只需悠闲地度过每一天,世间何处不是春天的舞台。

注释

百忧:各种忧虑。
事:事务。
俱来:一起出现。
莫:不要。
胸中:心中。
荆棘:比喻困难或阻碍。
栽:种植,比喻增加。
但只:只是。
熙熙:形容心情愉快。
闲过日:悠闲度日。
人间:世间。
无处:没有地方。
春台:春天的景象,比喻美好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即事(其二)》,诗人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对人生忧虑的看法。首句“百忧常与事俱来”揭示了人生的烦恼常常伴随生活的琐事而生,然而诗人并不想被这些困扰所束缚。他主张“莫把胸中荆棘栽”,意思是不要将内心的困扰和痛苦深藏,应该学会放下和释放。

接下来,“但只熙熙闲过日”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轻松愉快、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不被世事纷扰所累。“熙熙”一词源自《论语》,形容和乐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心境的愉悦。诗人认为,只要心态平和,即使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最后一句“人间无处不春台”更是点明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看法,他认为无论身处何处,只要心怀春天般的温暖和希望,就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如同春日的舞台处处皆是生机。这句诗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观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即事(其一)

野人日日献花来,只倩渠侬取意栽。

高下参差无次序,要令不似俗亭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和任师见寄之韵(其二)

昨梦春风花满枝,是花到眼是新诗。

如今梦断春无迹,不记题诗付与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和任师见寄之韵(其三)

几年魂梦隔高门,叹息潭间阙异闻。

剩喜风情筋力在,尚能诗似鲍参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和任师见寄之韵(其一)

老来功业已蹉跎,买得生涯复不多。

十顷芰荷三径菊,醉乡容我住无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