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京友信问曾观三叠水否因寄

破橐萧然不自休,芦黄苇白九江秋。

抗尘狂作两年客,看水悭为三叠游。

得酒问鱼愁入市,有书无雁却登楼。

征裘几揾思家泪,两眼凝穷桑落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口袋空空,我却无法停下奔波的脚步,芦花黄、苇花白,这是九江深秋的景色。
在这两年的漂泊生涯中,我疯狂地抵挡着尘世的纷扰,只因三次探访水边的旅程都未能如愿。
买酒时,我满怀忧愁地想着要进城,虽然有书可读,但没有信使传书,只能独自登上高楼。
穿着远行的皮衣,我忍不住一次次流下思乡的泪水,双眼凝视着那贫穷而荒凉的桑落洲。

注释

橐:口袋。
萧然:空荡荡的样子。
休:停止。
芦黄:芦花泛黄。
苇白:苇叶洁白。
九江:长江下游的九江地区。
抗尘:抵挡尘世。
狂作:疯狂地做。
客:旅人。
看水:探访水边。
悭:吝啬,未能。
三叠游:三次游览。
得酒:买到酒。
愁入市:带着忧愁进城。
无雁:没有信使传书。
征裘:远行的皮衣。
揾:擦拭。
思家泪:思乡的泪水。
凝:凝视。
穷桑落洲:贫瘠的桑树丛生之地。

鉴赏

这首宋诗《得京友信问曾观三叠水否因寄》是董嗣杲所作,诗人以个人的旅居经历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首句“破橐萧然不自休”描绘了诗人囊中羞涩但仍无法停止奔波的状态,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坚韧。次句“芦黄苇白九江秋”则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孤寂的游子身份。

“抗尘狂作两年客,看水悭为三叠游”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外漂泊,难得有机会欣赏美景,尤其是那“三叠水”,反映出他对家乡山水的怀念和未能尽兴游玩的遗憾。接下来,“得酒问鱼愁入市,有书无雁却登楼”写诗人借酒浇愁,但即使得到书信也无法传递问候,只能独自登上高楼遥望远方,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无法相见的苦闷。

最后两句“征裘几揾思家泪,两眼凝穷桑落洲”直抒胸臆,诗人穿着远行的皮衣,泪水沾湿了衣襟,目光凝视着远方的桑落洲,那是他心中对家乡的象征,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和生活的艰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怀乡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682)

董嗣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徘徊花

叠萼黄心紫瓣柔,秾薰粉腻入香篝。

应知上苑清和转,聊为东皇款曲□。

拂拂靓香遗片异,鳞鳞刺叶矮丛抽。

夜长还有人空度,花里相延月一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接泥渡头再遇雪

几涉沙汀与水村,几看云物幻乾坤。

渡头冲雪哦诗老,船尾乘风破酒昏。

未晚橹声先傍岸,乍晴江色远侵门。

白鸥无数西飞急,鸣落淮山不见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断桥

绣毂青骢骤晚风,柳丝翠袅石阑红。

彩篙刺水停飞鹢,华表侵云截卧虹。

杖屦谁归瀛屿去,笙歌自补玉壶空。

重招张祜商新咏,不与当时藓合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晚立接泥渡边

逍遥行乐立西风,多听秋声耳欲聋。

供世难分心力异,浮家易感古今同。

小花糁渡遗晴蓼,碎叶填津积冷枫。

博望有槎撑不去,岸头横卧树心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