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桐帽棕鞋,溪翁园叟,六枝灵寿藤稳。

临水登山,寻花踏月,鹤鹿衔芝相引。

共说升平事,同看遍、晚松朝槿。

喜无杂姓幽栖,敢说一家肥遁。

正德年间诸老,算比并前贤,后先招引。

宗法家规,衣冠礼让,伯仲儿孙相准。

耆旧黄山录,羡遗韵、风流未尽。

入画须眉,尽人摹作真本。

形式: 词牌: 探春慢

鉴赏

这首《探春慢》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描绘了一幅恬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中以“桐帽棕鞋”、“溪翁园叟”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两位隐居山林的老者,身着简朴的服饰,脚踏自然之物,与世无争,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

“六枝灵寿藤稳”,灵寿藤是古代文人用来支撑杖头的藤条,此处象征着老者的长寿与稳健。紧随其后的“临水登山,寻花踏月,鹤鹿衔芝相引”,则展现了他们游历山水,赏花观月,与自然界的生灵和谐共处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禅意。

“共说升平事,同看遍、晚松朝槿”,老人们在闲谈中分享着太平盛世的美好,观察着四季更迭中的自然景象,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接着,“喜无杂姓幽栖,敢说一家肥遁”,表达了他们远离尘嚣,独享宁静生活的喜悦,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内心的淡泊与超脱。

“正德年间诸老,算比并前贤,后先招引”,这里提到的“正德年间”指的是明代正德皇帝时期,诗人将这些隐居的老者与历史上的贤士相提并论,赞美他们的智慧与品格。接下来,“宗法家规,衣冠礼让,伯仲儿孙相准”,强调了家族的规矩与礼仪,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社会伦理。

最后,“耆旧黄山录,羡遗韵、风流未尽。入画须眉,尽人摹作真本”,诗人表达了对这些老者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的风度与事迹如同黄山一般,令人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这些人物的故事和形象可以成为后人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理的隐逸生活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家族和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二首(其一)

韩孟韶年可得如,朅来东野井边居。

展放桐阴遮别馆,青满,仙郎开现雨芙蕖。

冠玉姿容文字伴,嵇阮,清词丽句吐徐徐。

鸾凤交鸣吹六琯,长短,双声摇曳响琼琚。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押[鱼]韵

定风波二首(其二)

双鸟奇文二鬼诗,吟来不称少年姿。

争及风标两公子,如此,谢庄王彧比肩时。

他日鬑鬑看不似,就里,者般情况好寻思。

合璧连珠称二美,欢喜,杏花簪鬓莫教迟。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押[支]韵

疏影

疏枝嫩叶,放烟梢数寸,䙰褷鸾羽。

半幅霜缣,几丛寒碧,知被谁家割去。

一样筼筜怜偃蹇,算仍仗、坡翁记取。

认至正、己丑之年,画日将逢端午。

想见湖州老友,偷弹斑竹上,泪痕如许。

遗墨流传,古意萧疏,中有夜风凉雨。

得酒枯肠芒角出,马远残、山难补剩。

襄阳半个人儿,愁煞梅花庵主。

形式: 词牌: 疏影

玉交枝

露浓风小。碎情怀,千条万条。悲秋宋玉空年少。

苦十载,笼头破帽。乘鸾艳福愧文箫。

书空薄命怜殷浩。伴人愁,诗瓢。殢人愁,蓝桥鹊桥。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