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芡

趁平湖、采芳艇小,荷盘初沸烟雨。

钗茎静照凉波影,不比脆丝缠露。花点注。

看倾尽斜阳、幽意凭谁诉。西洲倩女。

讶碧臆才翻,青吭渐满,脉脉水天曙。

明珠剖,谁道暗投无误。鲛人何事相妒。

携来菱市瓜塍畔,犹著宫黄深护。论斗煮。

算风味亲尝、只有涪翁语。轻圆荐俎。

早萦繫心期,春葱腻雪,巧夕剪灯处。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摸鱼儿·芡》由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采芡的场景与细腻的情感。词中以“趁平湖、采芳艇小”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自然美的世界之中。接下来,“荷盘初沸烟雨”一句,通过荷叶上的水珠与烟雨交织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钗茎静照凉波影,不比脆丝缠露”,运用比喻手法,将荷茎比作钗,形象地描绘了荷茎在水中倒映的美丽景象,同时与露珠的轻柔缠绕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随后,“花点注。看倾尽斜阳、幽意凭谁诉”则表达了对夕阳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感慨。

“西洲倩女。讶碧臆才翻,青吭渐满,脉脉水天曙”这一段,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芡实生长的过程,以及晨光初现时的宁静与和谐。最后,“明珠剖,谁道暗投无误。鲛人何事相妒”一句,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嫉妒的无奈与感慨。

“携来菱市瓜塍畔,犹著宫黄深护”描绘了芡实与其他作物共存的场景,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论斗煮、算风味亲尝、只有涪翁语”则表达了对芡实独特风味的赞赏,引用古代文人的评价,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底蕴。“轻圆荐俎。早萦繫心期,春葱腻雪,巧夕剪灯处”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芡实作为美食的诱人之处,以及其在人们心中占据的独特位置。

整体而言,《摸鱼儿·芡》不仅展现了芡实生长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201)

厉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字:太鸿
  • 号:樊榭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692-1752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络纬

夕阳才作微凉意,幽窗便闻秋纺。

怨绪回风,情丝曳雨,交戛依然摇飏。离悰记往。

在枫叶横塘,豆花深巷。

翠股斜攲,萧萧又送去年响。

何人听时较早,旧啼银烛背,寒素无恙。

染黛形轻,翻车韵急,偏隔秦楼朱幌。馀绚漫想。

怕短发难搔,助愁千丈。夜色柴门,几声天更爽。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桂枝香.银鱼

平桥永昼。惯柔浪寸鳞,来问春后。

长是船横鸭嘴,派流莺脰。

高人不见元真子,但烟波、到今依旧。

苇汀花岸,千丝作网,笑伊还漏。更比似、针锋细瘦。

好分付吴娘,柂楼烹就。翠釜芹芽菽乳,入瓯芳溜。

鸥乡占取閒滋味,任年年、阻风中酒。

几分纤软,堪人断肠,忆鲈能否。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木兰花慢.赋木犀香数珠

讶熏炉未烬,分秋宇、染铅丹。

正露重铜盘,风摇钿粟,暗和沈檀。珊珊。

佩璎零乱,捣花房、声共晓钟閒。

一串胸垂圆相,双心臂缠清寒。窗閒。待洗尘烦。

斜挂处、藕丝单。认现住冰轮,前身香国,不算缘悭。

更番秋期细数,胜纤痕、留印在雕阑。

宛转仍酬密愿,氤氲难解连环。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庆宫春.冬夜泊舟鸳湖有忆

倦柳惊鸦,澄湖低月,坠霜初度篷罅。

摇落心情,交加魂梦,水天离思难写。

赋笺词笔,忆相见、秋娘淡雅。

凄凉只在,学绣村边,晓钟敲罢。

可能负却西风,两桨来时,暮云凝乍。

啼红唾碧,衫痕犹涴,尚记那回帘下。

怨人轻别,是才识、香囊分麝。

孤鸿遥去,说与教知,酒醒今夜。

形式: 词牌: 庆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