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弦清拨剌语铮铮,背却残灯就月明。

赖是心无惆怅事,不然争奈子弦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琴音清澈响亮如铮铮作响,离别残灯去接近明亮的月光。
还好心中没有惆怅的事情,否则怎能承受这琴弦的声音。

注释

弦:这里指弹奏弦乐器,如琴或筝。
清拨剌:形容琴声清脆响亮。
语铮铮:比喻琴声如话语般有力,有节奏。
背却:离开,背对着。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光,象征夜晚即将结束。
就:靠近,接近。
月明:明亮的月光。
赖是:幸亏,多亏。
心无惆怅事:心里没有令人忧郁或遗憾的事情。
不然:否则,如果不是这样。
争奈:怎么能忍受,如何承受。
子弦声:你的(琴)弦声,或指琴声本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弹奏琵琶的情景,通过对比鲜明的音响效果和心境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弦清拨剌语铮铮"一句,形象地描绘出琵琶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话语般流畅自然,给人以愉悦之感。"背却残灯就月明"则是诗人调转身姿,将昏黄的灯光置于身后,而面向那清冷如洗的月光。这不仅是一个动作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转变,从日间俗世的喧嚣中抽离,向往夜晚的宁静与明净。

"赖是心无惆怅事"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没有复杂的情感牵绊,一切烦恼皆因琵琶之声而消散。最后一句"不然争奈子弦声"则进一步强调,如果没有这般清脆悦耳的琴声,或许也就无法安抚那颗不安的心了。

整首诗通过对音响与心境的描写,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宁静的心灵状态。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登观音台望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登灵应台北望

临高始见人寰小,对远方知色界空。

回首却归朝市去,一稊米落太仓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登郢州白雪楼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蔟蔟水茫茫。

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禽虫十二章(其一)

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

疑有凤凰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