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施历城辩归常州

高人不受尘土侵,三年浙江藏何深。

久闲物理有相复,历城官事森成林。

乘时敛散逐十二,鞭挞逋负徒哀矜。

一杯相属未尝得,百亩归去将安能。

潜逃虽出知者后,黾勉尚见仁人心。

归期忽告三月尾,强留不顾千黄金。

河豚虽过鲈鳜在,粳稻正插风雨淫。

酒肴劳苦罄邻里,期会迫隘思僚朋。

山川吴越我所爱,扁舟佗日要追寻。

滞留未用便相诧,半年岁月行骎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送施历城辩归常州》。诗中描绘了施辩离开官场,回归家乡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句“高人不受尘土侵”,赞美施辩为高洁之人,不被世俗所染。接着“三年浙江藏何深”一句,暗示施辩在历城任职三年,深藏功名,不显山露水。随后,“久闲物理有相复”表明施辩离开官场,回归自然,与天地万物重新建立联系。“历城官事森成林”则以森林比喻官场事务繁杂,形象地描绘了施辩在官场的忙碌生活。

“乘时敛散逐十二,鞭挞逋负徒哀矜”两句,描述施辩在官场的权力运用,以及对欠债者的严厉处理。接下来,“一杯相属未尝得,百亩归去将安能”表达了施辩对未能享受官场外生活的遗憾,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潜逃虽出知者后,黾勉尚见仁人心”表现了施辩在官场中的智慧与仁慈,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高尚的人格。最后,“归期忽告三月尾,强留不顾千黄金”展现了施辩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即使面对丰厚的物质诱惑也不为所动。

“河豚虽过鲈鳜在,粳稻正插风雨淫”描绘了家乡的自然风光,河豚、鲈鳜等水产品丰富,粳稻在风雨中茁壮成长,充满生机。接下来,“酒肴劳苦罄邻里,期会迫隘思僚朋”表达了施辩与乡邻、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在忙碌中也不忘相互照顾。

“山川吴越我所爱,扁舟佗日要追寻”流露出施辩对江南山水的喜爱之情,期待未来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最后,“滞留未用便相诧,半年岁月行骎骎”提醒友人不要因暂时的停留而感到惊讶,时间匆匆流逝,半年光阴转瞬即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展现了施辩的个人品格,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其二)

故相林亭父老知,出群草木尚何疑。

无多产业残花药,几许功名旧鼎彝。

丰艳不知人世别,佳名新换使君诗。

明年会看花尤好,剥尽浮苞养一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二首(其二)

槛前潍水去沄沄,洲渚苍茫烟柳匀。

万里忽惊非故国,一樽聊复对行人。

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

试问沙囊无处所,于今信怯定非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其二)

舜井溢流陌上,历山近在城头。

羁旅三年忘去,故园何日归休。

形式: 六言诗 押[尤]韵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其三)

野步西湖绿缛,晴登北渚烟绵。

蒲莲自可供腹,鱼蟹何尝要钱。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