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图

朔风卷地声如雷,西南想见巫山摧。

江南图籍二百年,一炬尽作江陵灰。

不知此图何所得,眼中十二犹崔嵬。

猿声髣髴馀山哀,行云欲行行复回。

神宫缥缈望不极,乘风御气无九垓。

区区云梦蹄涔尔,岂知更有阳云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巫山图》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一幅描绘巫山美景的画卷的深刻感受。

首句“朔风卷地声如雷”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形象开篇,描绘了凛冽的北风席卷大地,如同雷鸣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壮阔而肃穆的氛围。接着,“西南想见巫山摧”一句,将读者的思绪引向遥远的西南,仿佛能见到巫山在风中摇动的景象,暗示了画面中巫山的雄伟与壮观。

“江南图籍二百年,一炬尽作江陵灰”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献和文化的深深感慨。这里提到的“一炬”,可能象征着战争、火灾或时间的流逝,使得那些记录着历史与知识的图籍化为灰烬,强调了文化传承的脆弱性和历史的变迁。

接下来,“不知此图何所得,眼中十二犹崔嵬”则转向对这幅“巫山图”的直接描述。诗人似乎在赞叹画中十二座山峰的巍峨,即使是在想象中,这些山峰依然高耸入云,令人叹为观止。

“猿声髣髴馀山哀,行云欲行行复回”描绘了山间猿猴的哀鸣,以及飘荡在山间的云雾,它们似乎在诉说着山林的幽静与神秘。这一段通过声音和自然现象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神秘的山林之中。

“神宫缥缈望不极,乘风御气无九垓”则将视角提升至更高层次,想象中的巫山不仅是一个现实中的地理存在,更是一个充满神秘力量和超凡境界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巫山神韵的无限向往,以及对自由与超越常规的渴望。

最后,“区区云梦蹄涔尔,岂知更有阳云台”以对比的手法收尾,将云梦泽(一个广阔的湖泊)比作微不足道的小水洼,强调了巫山图中所展现的壮丽景色远非寻常所能比拟,甚至超越了云梦这样的自然奇观,暗示了巫山图中蕴含的非凡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虚构的“巫山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深思以及对超越现实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和艺术创作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陈氏庄

陈氏园林千户封。晴楼水阁围春风。

翠华当年此驻跸,太平天子长杨宫。

浮云南去繁华歇,回首梁园亦灰灭。

渊明乱后独归来,欲传龙山想愁绝。

今我独行寻故基,前日家僮白发垂。

相看不用吞声哭,试赋宗周黍离离。

形式: 古风

采石图

何年凿江倚青壁,乞与中原作南北。

天公老眼如看画,万里才堪论咫尺。

蛾眉亭中愁欲滴,曾见江南几亡国。

百年回首又戈船,可怜辛苦矶头石。

江头老父说当年,夜卷长风晓无迹。

古人衮衮去不返,江水悠悠来无极。

只今莫道昔人非,未必山川似旧时。

龙蟠虎踞有时歇,月白风清无尽期。

古人看画论兵机,我今看画诗自奇。

平生曾有金陵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形式: 古风

金太子允恭唐人马

道人神骏心所怜,天人龙种画亦然。

房星流光忽当眼,径欲揽辔秋风前。

汉家金粟几苍烟,江都笔势犹翩翩。

东丹猎骑自豪贵,风气惜有辽东偏。

天人秀发长白山,画图省识开元年。

金源马坊全盛日,四十万匹如秦川。

天教劫火留此幅,玉花浮动青连钱。

英灵无汗石马复,悲鸣真似泣金仙。

只今回首望甘泉,汾水繁华雁影边。

奇探竟随辙迹尽,兀坐宛在骅骝先。

人间若有穆天子,我诗当作祈招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宋理宗书宫扇

天津月明啼杜鹃,梁园春色凝寒烟。

伤心莫说靖康前,吴山又到繁华年。

繁华几时春已换,千秋万古合欢扇。

铜雀香销见墨痕,秋去秋来几思怨。

一声白雁更西风,冠盖散为烟雾空。

百钱袜锦天留在,祸胎要鉴骊山宫。

当时梦里金银阙,百子楼前无六月。

琼枝秀发后庭春,珠帘晴卷天门雪。

棹歌一曲白云秋,不觉金人泪暗流。

乾坤几度青城月,扇影无情也解愁。

五云回首燕山北,燕山雪花大如席。

雪花漫漫冰峨峨,大风起兮奈尔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