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客唱凌天路,僧传到野亭”两句,描绘了一位旅途中的客人高声歌唱,他的声音如同凌霄飞渡,而一名僧人将这歌声传到了乡间的亭子里,形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传达了远方朋友的消息能够传遍每个角落,尽管相隔千里,但仍能感受到彼此的情谊。
“人间闻誉处,句里识仪形”表明诗人在人间听闻到了友人的美好名声,而从诗句中便能领略到友人的风范与气质。这里的“仪形”指的是人的修养和风度,显示了诗人对友人品格的赞赏。
接下来的“学道荒文律,婴愁钝性灵”则是诗人自述,他在学习道家的修炼时,对于文词的韵律感到困惑和悲哀,由于自己的才能平庸,无法完全领悟这些深奥的内容。
最后,“只如老瞽史,音节尚能听”表达了诗人虽然年岁已高,如同古代盲者史蜀般已经失明,但对于友人的声音和韵律,仍然能够感受到。这里强调了即便是到了生命的暮年,对于朋友的声音依旧保持着敏锐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人间消息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美好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