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挽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四首(其二)

听朝惊屡辍,端拱异平居。

垂殿帘初彻,因山道已除。

书遗长乐记,音断濯龙车。

诰下犹加惠,华夷定宴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宣仁圣烈太皇太后逝世后,朝廷的哀悼与追思之景。诗人毕仲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在这一特殊时刻的庄严肃穆。

“听朝惊屡辍”,开篇即点明了太皇太后逝世的消息传来时,朝廷的震惊与哀痛。这里的“听朝”指听取朝政,而“辍”则暗示了朝政活动的暂停,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端拱异平居”,进一步描述了太皇太后逝世后,皇帝在处理政务时的不同寻常。在平时,皇帝可能可以轻松地处理日常事务,但在失去如此重要的亲人之后,他的行为举止自然会有所不同,显示出哀伤与沉痛。

“垂殿帘初彻,因山道已除”,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宫廷内外为悼念太皇太后所作的准备。垂下的殿帘被缓缓拉开,象征着哀悼仪式的开始;而“因山道已除”则可能是指清理通往灵堂的道路,以便于哀悼者前往致哀,同时也寓意着太皇太后灵魂的归途已经铺就。

“书遗长乐记,音断濯龙车”,这两句描绘了悼念活动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长乐宫是古代皇帝休息的地方,这里提到“书遗长乐记”,可能是记录了太皇太后生前的遗言或遗愿;“音断濯龙车”则可能是指太皇太后乘坐的濯龙车(一种皇家使用的车辆)停止了运行,象征着她生命的终结。

“诰下犹加惠,华夷定宴如”,最后两句表达了朝廷在太皇太后逝世后,依然给予厚待,并维持了国家内外的稳定。即使在哀悼期间,朝廷的诏令依然体现了对民众的恩惠,同时确保了国家的秩序,华夷(泛指国内各民族和国外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如同往常一样和谐稳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宫廷在面对重大哀悼事件时的庄重与哀痛,以及国家在这一特殊时期内的稳定与和谐。

收录诗词(266)

毕仲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恭挽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四首(其三)

因革功兼至,权宜道可称。

力扶天步稳,端拱太阳升。

椒寝移彤管,泉关付漆灯。

须知天子孝,不独改园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恭挽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四首(其四)

勋业三朝盛,哀荣万国同。

人疑无外戚,家不选中宫。

天泣时零雨,神游恐御风。

忧劳如治水,九载亦成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恭挽钦圣宪肃皇太后二首(其一)

维昔艰难际,安危属母慈。

元龟犹不豫,大策更谁咨。

搴雾云方合,当空月遽迷。

圣君常泣慕,常以舜为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恭挽钦圣宪肃皇太后二首(其二)

嗣圣当天日,权宜道不居。

力明当辟事,豫下撤帘书。

备物端门远,神游武帐虚。

不知任与姒,较德定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