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野次喜雪应制

寒更玉漏催,晓色御前开。

泱漭云阴积,氤氲风雪回。

山知银作瓮,宫见璧成台。

欲验丰年象,飘摇仙藻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寒冷的夜晚,玉制的漏壶催促着时光流逝,拂晓的光芒在御前渐渐显现。
广阔的云层堆积,风雪弥漫,景象朦胧。
山峦仿佛知道银子装满了酒瓮,宫殿看见冰雪覆盖如同玉璧堆砌的平台。
想要验证丰年的征兆,期待着仙人般的祥瑞之气随风摇曳而来。

注释

寒更:寒冷的夜晚。
玉漏:玉制的漏壶,古代计时器。
催:催促。
晓色:拂晓的光芒。
御前:皇宫前面。
泱漭:广阔无垠。
云阴积:云层堆积。
氤氲:烟雾弥漫的样子,形容风雪。
风雪回:风雪翻腾。
山知:山峦仿佛知道。
银作瓮:银子装满酒瓮。
宫见:宫殿看见。
璧成台:冰雪覆盖如玉璧的平台。
丰年象:丰年的征兆。
飘摇:摇摆不定,象征吉祥。
仙藻:仙人的祥瑞之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冬日的雪景,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年景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寒更玉漏催”一句,以冷冽的时光和滴答作响的玉漏作为背景,营造出一个清晨的静谧氛围。“晓色御前开”则描绘了朝霞初照,大地逐渐被柔和的光线所覆盖,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隐含着对帝王威仪的颂扬。

“泱漭云阴积,氤氲风雪回”两句,用来形容雪花纷飞,云层堆积,风雪交加,营造出一幅动人的雪景图画。这里的用词充满了诗意与画意,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飘渺连绵、变化无穷的雪意。

“山知银作瓮,宫见璧成台”两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大自然和皇宫生活相结合。山岳之巅积雪如同纯银打就的大瓮,而宫中则是璀璨满目的宝石堆砌成台,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想象力,也透露出一种对丰收年景的美好期待。

“欲验丰年象,飘摇仙藻来”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希望通过这场雪验证是否会有一个丰饶的年景,同时“飘摇仙藻来”则让人联想到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怀,这里“仙藻”一词,不仅指的是仙草,也隐喻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期待美好的时代精神。

收录诗词(351)

张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字:道济
  • 生卒年:667年~730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温泉言志应制

温谷媚新丰,骊山横半空。

汤池薰水殿,翠木暖烟宫。

起疾逾仙药,无私合圣功。

始知尧舜德,心与万人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

寒山上半空,临眺尽寰中。

是日巡游处,晴光远近同。

川明分渭水,树暗辨新丰。

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

宝镜颁神节,凝规写圣情。

千秋题作字,长寿带为名。

月向天边下,花从日里生。

不承悬象意,谁辨照心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奉和同皇太子过慈恩寺应制二首(其一)

翼翼宸恩永,煌煌福地开。

离光升宝殿,震气绕香台。

上界幡花合,中天伎乐来。

愿君无量寿,仙乐屡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