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五帝吟

进退肯将天下让,著何言语状雍容。

衣裳垂处威仪盛,玉帛脩时意思恭。

物物尽能循至理,人人自愿立殊功。

当时何故得如此,只被声明类日中。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无论是进还是退,他都愿意把天下让出,他的言辞举止显得多么从容不迫。
他的衣着华丽,展现出威严庄重的仪态,对待玉帛等礼物时,态度谦恭有礼。
万物都能遵循他的道理,每个人都愿意为他建立特殊的功绩。
他为何能在当时获得这样的地位,只因他的名声如同正午的太阳般明亮照人。

注释

进退:进退两难的情况。
让:让位。
言语状:言谈举止。
雍容:从容不迫,气度优雅。
衣裳:服饰。
威仪:威严的仪态。
玉帛:贵重的礼物,如丝绸和玉器。
意思恭:态度谦恭。
物物:万物。
至理:最高的道理或原则。
立殊功:建立特殊功绩。
当时:那个时代。
声明:声誉,名声。
类日中:像太阳一样明亮,比喻名声显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观五帝吟》,通过对五帝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领导风范。首句"进退肯将天下让"赞扬了五帝的无私与谦逊,他们懂得进退有度,不贪图权位。"著何言语状雍容"则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体现出了从容不迫的气度。

"衣裳垂处威仪盛"描绘了五帝穿着庄重,仪态威严,显示出他们的尊贵地位和庄重的礼仪。"玉帛脩时意思恭"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在处理国家事务时的谦恭有礼,对待臣民充满敬意。

"物物尽能循至理,人人自愿立殊功"表达了五帝治国的智慧,他们能够遵循事物的本质规律,引导人民共同建立卓越的功绩。最后一句"当时何故得如此,只被声明类日中",以日中比喻五帝的明德昭彰,他们的名声如同太阳一般照耀四方,赢得了人们的拥戴和尊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五帝的品德和治理才能,体现了作者对古代贤君的敬仰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观天

千里南山对华山,二山中有修□□。

□时禾黍交搔□,□静禽鱼相与闲。

好景尽□□扬外,虚名不显落□□。

□□□语无心旨,自谓羲皇正却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观陈希夷先生真及墨迹(其三)

希夷真可观,希夷墨可传。

希夷心一片,不可得而言。

形式: 古风

观陈希夷先生真及墨迹(其二)

及见希夷迹,又见希夷真。

始知今与古,天下长有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观陈希夷先生真及墨迹(其一)

未见希夷真,未见希夷迹。

止闻希夷名,希夷心未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