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的作品,名为《自咏十律》的第九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天道公正和历史兴衰的深刻见解。首句“皇天辅德本无亲”,揭示了天意并非偏向某一方,强调道德和德行的重要性。接着,“兴复宁论地与民”表明国家的兴盛或衰落不应单纯以地域或民众数量来衡量,而应看统治者的德行。
第三句“纶有一成终祀夏”,借用了“禹疏九河”的典故,暗示贤明的君主如大禹一样,即使只有微小的成就也能稳固政权,比如夏朝的建立。第四句“楚虽三户竟亡秦”,则引用楚汉相争的故事,指出即使楚国一度势弱,最终还是推翻了强秦,强调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五、六句“昆虫咸被生成德,草木犹怀化育仁”,通过自然界的生灵和植物来象征,说明上天赋予万物生长的道理,也寓含着仁德教化的理念。最后两句“洪运未移神器在,周宣汉武果何人”,表达了作者对盛世的期待,认为只要天命未改,圣人般的明君总会出现,如周宣王和汉武帝那样的人物。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体现了丁鹤年对于治国理政和历史兴衰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