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三)端午书感

雅不时宜合。鹿床边、冠梁倒戴,袜绫翻著。

襱襶衣裳无味客,刘尹门前谢却。

歌一曲、竹枝盐角。

莫作司空贫相语,道侬家、自有麒麟阁。

风雅事,漫依托。南风五月薰帘箔。

遍长安、生衫小扇,又更蕉葛。

瞥见玉钗垂艾虎,点衬红榴一萼。

笑菰黍、同时解缚。

风味旧京浑不似,便新冰、脆果都非昨。

菖歜酒,试斟酌。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与个人境遇的独特感受。"雅不时宜合"开篇,暗示了风俗与当前环境的不合拍,接着通过鹿床、冠梁倒戴和袜绫翻穿的形象,描绘了一幅不拘小节的闲适画面,暗寓作者的洒脱个性。

"襱襶衣裳无味客,刘尹门前谢却"引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慕名利的态度,刘尹是东晋名士,此处借以自比。"歌一曲、竹枝盐角"则流露出对民间习俗的喜爱,显示出作者的平民情怀。

"莫作司空贫相语,道侬家、自有麒麟阁"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虽然贫穷,但志向高远,期待有朝一日能建功立业。"风雅事,漫依托"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忘文人风雅。

下片转而描述端午节的景象,"南风五月薰帘箔"描绘出夏日的热烈,"生衫小扇"和"蕉葛"则体现了生活的简朴。"瞥见玉钗垂艾虎,点衬红榴一萼"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节日装饰,透露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笑菰黍、同时解缚"借端午习俗寓意解脱束缚,"风味旧京浑不似,便新冰、脆果都非昨"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今昔变化的感慨。最后以"菖歜酒,试斟酌"收尾,既是对端午饮酒习俗的呼应,也寓含了对人生况味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通俗,情感真挚,既有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又有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观。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迁莺.端午,用吴子和韵

流莺声歇。又小麦送秋,脆圆迎节。

彩剪罗睺,绫黏猛虎,都与钗符差列。

笑唤谢家儿女,绣带香囊亲结。

动翠袖,看白团扇底,清风徐发。佳绝。

雕槛外,一树安榴,红神嵰山雪。

最忆昆池,龙舟夺锦,画鼓如雷敲彻。

此日未央行殿,墨拓钟葵高揭。

玉窗晚,剩珠帘半卷,纤纤娥月。

形式:

沁园春.送顾五还豫州

人不可无,车中七尺,车前八驺。

叹北都横被,金戈铁马,西京别起,玉宇琼楼。

五部星轺,千官月廪,巢父东行不掉头。

新丰道,甚鸢肩未贵,羊胃俱侯。霸陵万柳先秋。

想金水河边旧钓游。

向太华峰前,一辞仙掌,三花顶上,下瞰神州。

夷甫诸人,不能辞责,连举繁台酒数瓯。

卿年少,算如今七国,费而深筹。

形式:

洞仙歌(其一)夏夜,用坡公韵

香薷饮子,把罗衫微汗。几曲朱阑露花满。

看琉璃七尺,轻展风漪,山枕畔,诗札药方历乱。

水晶帘不卷,月淡星稀,如水碧天耿银汉。

枕手未成眠,自琢新词,灯花暗、四更初转。

是杜牧、温岐队中人,纵换了朱颜,绮情难换。

形式:

洞仙歌(其二)和实甫忆内

罗巾余麝,渍年时芳汗。写上香词泪珠满。

料湘天骤暖,茉莉薰衣,新月下,人与花枝影乱。

粉侯关内住,比似牵牛,可有鹊桥渡天汉。

锦字几时来,玉雁南飞,莫飞到、衡阳才转。

但传语、潇湘景中人,把寄外明珰,两边回换。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