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问的《宿庄严寺与僧》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落日荒江外”以傍晚的落日余晖映照在荒凉的江面,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接着,“春风野寺中”则转而写到春天的微风吹拂在野外的寺庙,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清幽。
“蓬心无定着,萍迹任西东”运用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漂泊不定和随缘自在的生活态度,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和浮萍。接下来,“近墅莺犹涩,绕堤花欲红”通过描绘近处农舍旁的黄莺叫声略带嘶哑,以及堤岸上花朵即将绽放的红色,进一步增添了环境的生动与静谧。
最后两句“惟应把明烛,一宿与谈空”,诗人选择在明亮的烛光下与僧人彻夜交谈,主题转向了对佛法或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个人心境的抒发,展现出诗人与僧侣之间的精神交流,寓含了深沉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