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图景。开篇“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两句,设置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般的地方,山水环绕,一座精致的佛教禅舍矗立其间,主人在此弹奏琴瑟,唱和着梵天之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俗、清净自得的氛围。
接着“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空间的美妙。这里的人们似乎误以为自己置身于仙境中的白玉楼中享受着天上的宴会,而脚下的土地则如同静谧的竹林般给人以禅意,表面上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实则暗示了诗人对于现世生活的超然物外之情怀。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两句,景象转向室内与自然的交融。窗前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而屋后的山岩则被绿意覆盖,与室内的空间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感。
最后,“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两句,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体验。在这宁静无声的夜晚,万物归于沉寂,只有月光下的清泉仍旧流淌。诗人似乎已经融入了这一自然之中,乘着月色,轻抚那澄明的泉水,此情此境,让人仿佛能够聆听到泉水跳跃的声音,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禅舍、琴歌等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精神寄托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生活状态的深切情感。
不详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
寄谢韩安国,何惊狱吏尊。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主第簪缨满,皇州景望华。
玉池初吐溜,珠树始开花。
欢娱方未极,林阁散馀霞。
谢病南山下,幽卧不知春。
使星入东井,云是故交亲。
惠风吹宝瑟,微月忆清真。
凭轩一留醉,江海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