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傍晚时分独自一人行走在归途上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深深的寂寞感。"故乡杳无际"一句,通过对故乡位置模糊不清的描述,传递出诗人对于远方家园的渴望和迷茫。"日暮且孤征"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旅人的孤独。
接着的两句"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这里的“川原”指的是河流与平原,是故乡常见的地貌,而“迷旧国”则表明诗人在这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徘徊,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道路通向边城,不仅地理位置的边缘,也象征着诗人情感世界的边缘。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两句,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野戍"指的是边疆的守军营寨,而"荒烟断"则传递出一种荒凉与凄凉的氛围。"深山古木平"则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安详,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这里,“如何”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困惑,而“此时恨”则是对故乡无法即刻到达的深切懊恼。"噭噭夜猿鸣"中,夜间猿猴的叫声,如同在强调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旅途中的寂寞之情。
不详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主第簪缨满,皇州景望华。
玉池初吐溜,珠树始开花。
欢娱方未极,林阁散馀霞。
谢病南山下,幽卧不知春。
使星入东井,云是故交亲。
惠风吹宝瑟,微月忆清真。
凭轩一留醉,江海寄情人。
蓟楼望燕国,负剑喜兹登。
清规子方奏,单戟我无能。
仲冬边风急,云汉复霜棱。
慷慨竟何道,西南恨失朋。
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
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
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
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