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往往携家来托宿,裙襦参错佛衣巾。
未嫌满院油头臭,蹋破苔钱最恼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场景,诗人黄庭坚以轻松戏谑的笔调描绘了僧人与村民之间的互动。"往往携家来托宿",写出了乡亲们常带着家人投宿于僧人的居所,显示出僧人的好客和乡邻之间的亲密关系。"裙襦参错佛衣巾"则通过衣物的对比,形象地展示了世俗与出家人日常的交融,僧袍与百姓的衣裙混杂在一起。
"未嫌满院油头臭"一句,表面上是说僧人们并不介意因频繁烹饪而带来的油烟气味,实则暗含对僧人们生活简朴、待人热情的赞美。"蹋破苔钱最恼人"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们粗犷行为的欣赏,"苔钱"即指未经修剪的草鞋底磨破了庭院中的青苔,这种随意的姿态反显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日常小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淳朴的交往,以及僧人与村民之间和谐共处的农村生活画面。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招潮瘦恶无永味,海镜纤毫只强颜。
想见霜脐当大嚼,梦回雪压摩围山。
南人羁旅不成归,梦绕南枝与北枝。
安得孤根连夜发,要当雪月群明时。
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浩水精盐。
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
肩舆欲到岑公洞,正怯冲泥傍险行。
定是岑公閟清境,春江一夜雨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