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

天地非不仁,万物自刍狗。

土牛适成象,逡巡见屠剖。

田家挽双角,归理缫丝釜。

生无负重力,死作初耕候。

碎身本不辞,及物稍无负。

君看刘表牛,岂脱曹公手。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地并非不仁慈,万物如同刍狗般被看待。
土牛的形象恰巧完成,不久后却面临宰杀的命运。
农夫拉起双角的牛,回家料理缫丝的锅具。
活着时无需承受重压,死后成为新耕地的准备。
即使身躯破碎也在所不惜,只要对万物无愧。
你看那刘表的牛,怎能逃脱曹操的掌控?

注释

天地:指自然或宇宙。
仁:仁慈。
刍狗:古代祭祀用的草扎模型,比喻无足轻重的事物。
土牛:象征性的牛,用于祭祀或农事。
逡巡:犹豫不决或即将发生的样子。
屠剖:宰杀。
田家:农家。
双角:牛的标志。
缫丝釜:缫丝的锅。
负重力:承受压力。
初耕候:新耕地的准备。
碎身:牺牲自己。
及物:对事物。
稍无负:稍微没有亏欠。
刘表牛:典故,比喻无力抵抗的强大势力。
曹公:曹操。
手:控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土牛》,以土牛为象征,寓言深刻。诗人通过描述土牛被制作得酷似真牛,最终却遭受屠剖的命运,暗示了世间万物在大自然和权力面前的无力与脆弱。田家辛苦制作土牛,象征着农人的辛勤劳作,而土牛死后又成为耕田的工具,体现了生与死的轮回和物尽其用。

诗中“生无负重力,死作初耕候”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接受,即使生命短暂,也要尽力贡献。然而,“碎身本不辞,及物稍无负”又揭示了土牛虽碎身但仍无怨无悔,默默承受命运安排的精神。最后,诗人以刘表之牛为例,暗示即使是权臣如刘表,其命运也无法逃脱强者的掌控,暗含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借土牛之喻,寓言人生百态,展现了苏辙深沉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尔拜呈

久厌凡桐不复弹,偶然寻绎尚能存。

仓庚鸣树思前岁,春水生波满旧痕。

泉落空岩虚谷应,佩敲清殿百官寒。

终宵窃听不能学,庭树无风月满轩。

形式: 七言律诗

子瞻与李公麟宣德共画翠石古木老僧谓之憩寂图题其后

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

只有两人嫌未足,更收前世杜陵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子瞻和陶公读山海经诗欲同作而未成梦中得数句觉而补之

此心淡无著,与物常欣然。

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

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

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

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形式: 古风

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

多生习气未除肉,长夜安眠懒食粥。

屈伸久已效熊虎,倒挂渐拟同蝙蝠。

众笑忍饥长杜门,自恐莫年还入俗。

经旬辄瘦骇邻父,未信脑满添黄玉。

海夷旋觉似齐鲁,山蕨仍堪尝菽粟。

孤船会复见洲渚,小车未用安羊鹿。

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长须同一仆。

此身所至即所安,莫同归期两黄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