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和陶公读山海经诗欲同作而未成梦中得数句觉而补之

此心淡无著,与物常欣然。

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

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

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

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的心淡泊无牵挂,对万物总是欣欣然。
在空闲时偶尔有所领悟,如同白云悠然存在于天地之间。
我喜爱这些美好,想表达出来玩耍一番,又怕被世俗的眼光所流传。
犹豫不决中,美好的瞬间已悄然流逝,就像云散开后只留下广阔的天空。
永远感到羞愧,无法像陶渊明那样,写出如珍珠般圆润的佳句。

注释

淡无著:淡泊无牵挂。
欣然:愉快的样子。
虚闲:空闲、悠闲。
白云:象征超脱或自由。
时俗:当时的风俗、流俗。
逡巡:犹豫不决,迟疑。
陶彭泽:陶渊明,东晋诗人。
珠圆:形容佳句精妙,如珍珠般圆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以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陶渊明的敬仰。"此心淡无著"表达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与物常欣然"则体现了他对万物的喜悦之情。"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通过写实的景象,展现出诗人闲暇时对自然景象的欣赏,以及对白云自由自在的向往。

"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流露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担心自己的喜爱会被世俗的眼光所误解或传播。"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表达了诗人对于瞬间美好稍纵即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永恒的领悟。

最后两句"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对陶渊明诗歌的钦佩,同时也暗示自己未能像陶渊明那样随性写出佳句的遗憾。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辙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

多生习气未除肉,长夜安眠懒食粥。

屈伸久已效熊虎,倒挂渐拟同蝙蝠。

众笑忍饥长杜门,自恐莫年还入俗。

经旬辄瘦骇邻父,未信脑满添黄玉。

海夷旋觉似齐鲁,山蕨仍堪尝菽粟。

孤船会复见洲渚,小车未用安羊鹿。

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长须同一仆。

此身所至即所安,莫同归期两黄鹄。

形式: 古风

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

堂上岐阳碑,吾兄所与我。

吾兄自善书,所取无不可。

欧阳弱而立,商隐瘦且椭。

小篆妙诘曲,波字美婀娜。

谭藩居颜前,何类学颜颇。

魏华自磨淬,峻秀不包裹。

九成刻贤俊,磊落杂幺么。

英公与褒鄂,戈戟闻自荷。

何年学操笔,终岁惟箭笴。

书成亦可爱,艺业嗟独夥。

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堕。

车前驾骐骥,车后系羸跛。

逾年学举足,渐亦行駊騀。

古人有遗迹,䈕短不及锁。

愿从兄发之,洗砚处兄左。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子瞻惠双刀

彭城一双刀,黄金错刀镮。

脊如双引绳,色如青琅玕。

开匣飞电落,入手清霜寒。

引之置膝上,凛然愁肺肝。

我衰气力微,览镜毛发斑。

誓将斩鲸鲵,静此沧海澜。

又欲戮犀兕,永息行路难。

有志竟不从,抚刀但长叹。

投刀泪如霰,北斗空阑干。

归来刈蓬蒿,锄田植芳兰。

惜刀不忍用,用亦非所便。

弃置尘土中,坐使锋刃刓。

床头夜生光,知有蛟龙蟠。

惭君赠我意,时取一磨看。

形式: 古风

广福僧智昕西归

老人寄东岩,萧然四无邻。

八尺清冷泉,中有白发人。

婆娑弄明月,松间夜相宾。

平生指庚壬,终老投此身。

筑室颍川市,西望长悲辛。

故山比丘僧,茧足超峨岷。

归涂三千里,秋风入衣巾。

北崦百步外,我梦一室新。

速营三间堂,永奉两足尊。

我归要有时,久远与子亲。

悟老非凡僧,瓦砾化金银。

归来味玄言,见日当自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