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湖面的宁静与美丽,以及渡口至塔院沿途的景色变换。首句“湖雨过前汀,行舟出杳冥”以“湖雨”开篇,暗示了雨后的清新氛围,接着“行舟出杳冥”则描绘了雨后天晴,行舟从朦胧中驶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由阴转晴的动态美。
“山含九朵白,塔耸一痕青”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色的洁白与塔身的青绿巧妙结合,不仅展现了色彩的对比之美,也暗示了塔院的庄严与静谧。山上的“九朵白”可能是指山间云雾缭绕,或是山石的白色在雨后的特别呈现,而“一痕青”则直接点明了塔身的颜色,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风幔苍茫卷,晴钟次第听”描绘了风起时,帆布随风飘动的景象,以及晴朗之下的钟声次第响起,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又增添了人文气息,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里的“风幔苍茫卷”与“晴钟次第听”,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深刻感悟。
最后一句“城阳归路远,不上水心亭”表达了诗人对归途遥远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之情,没有上到“水心亭”可能意味着某种错过或未完成的心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湖面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