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人修路图景,通过对比古今之异,抒发了自己对于现实交通不便的无奈情绪。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
“古者役人常以冬”两句,借用古代修路常在冬季进行的情形,与当下相对比,反映了古今工事之不同。这里的“经端自紫薇公”可能是指古时修路有条不紊,而今朝则无法如此。
接下来的“杠舆梁涉犹徒步,龟筮民从见大同”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古人修路的艰辛与现代相比之下的简便。然而,后文“不假洛阳抱桥蛎,宛如震泽卧波虹”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现实中交通不便的无奈,以及对古代修路技术的赞赏。
最后,“春江浩渺风涛急,方待先生济不通”一句,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景象的感受和内心的焦虑。这里的“先生”可能是指某位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人物,而“济不通”则是强调当前交通状况之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工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无力感和怀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