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

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上天赋予她如胭脂般的脸颊,
她的美丽在盘中展现,笛声中流露出哀愁。

注释

天赐:上天赋予。
胭脂:红润的色彩,比喻女子美丽的脸颊。
一抹:一点点。
腮:脸颊。
盘中:指宴席或容器中的食物。
磊落:形容事物整齐有序,这里也可指女子仪态端庄。
笛中:笛子的乐声中。
哀:悲伤,忧郁的情绪。
未得:未能得到。
和羹便:参与到重要的事务中。
曾:曾经。
将军:古代对高级将领的尊称,这里可能暗指某位有权势的人物。
止渴:解渴,比喻暂时缓解困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雅的春日景象和情感体验。开篇“天赐胭脂一抹腮”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初春梅花的美丽,仿佛自然赋予了它们一抹红润,如同人们在脸上涂抹胭脂一样自然而不做作。接着“盘中磊落笛中哀”则通过对比,将梅花的纯洁无暇与笛子发出的凄清音色相联系,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孤寂感。

下片“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虽未完全拥有,但已经从中获得了一丝慰藉的心情。这里的“和羹”指的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或状态,而“将军”则可能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伴侣,或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象征。在这段落里,诗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暂时的满足,即使那份美好尚未完全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和笛声的描写,以及对理想与现实间距离的体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淮口军葬

一阵孤军不复回,更无分别只荒堆。

莫言赋分须如此,曾作文皇赤子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移住别友

自到西川住,惟君别有情。

常逢对门远,又隔一重城。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野狐泉

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铜雀台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

秪合当年伴君死,免交憔悴望西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