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秋感(其五)》由清代诗人朱景英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首句“劳歌亦性灵”,开篇即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劳作中的情感体验。劳歌,即在劳作中哼唱的歌曲,这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流露。接下来的“三复春草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深深怀念与感慨,春草的生长与复苏,仿佛是自然界生命力的象征,也映射出诗人对生命活力的向往。
“半生走尘坱,荃乃知其故”两句,以“半生走尘坱”描绘了诗人一生的奔波劳碌,尘坱在这里指的是尘世,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艰辛与忙碌。而“荃乃知其故”则暗示了诗人通过生活经历,逐渐理解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里的“荃”可能是指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知识或智慧,意味着诗人通过生活中的种种经历,获得了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
“食饱不知饥,丝染忽失素”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物质满足与精神追求的不同态度。食饱之后,人往往不再感到饥饿,这象征着物质上的满足;然而,当丝线被染色后,原本的颜色(素)却失去了,这寓意着精神世界的纯净与真实可能会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保持内心纯净、不被世俗所染的渴望。
最后,“所欣松菊存,烂熳得真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松菊,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乐趣,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