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安边良将不收功,公主如何嫁犬戎。
若使外孙知大父,单于不自杀其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希逢的《和阅明妃传(其一)》,主要通过讲述汉朝和亲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良将未能得到应有的封赏,以及对外族联姻的讽刺。诗中“安边良将不收功”一句,暗指汉朝的英勇将领在守卫边境方面付出巨大努力却未得应有的荣誉,暗示了朝廷的忽视。接下来,“公主如何嫁犬戎”则直接点出王昭君被迫远嫁匈奴的悲剧,将匈奴比喻为“犬戎”,表达了对这位女性命运的深深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诗人进一步设想,如果王昭君的外孙(即匈奴单于)知道他的祖父曾与汉朝结下这样的屈辱婚姻,可能会对他的父亲(昭君的丈夫)产生怨恨,甚至“单于不自杀其翁”。这句诗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和亲政策可能导致的复杂心理后果的反思,以及对和平解决边境争端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婉转的笔触,揭示了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讽刺和批判意味。
不详
青冢今成土一堆,娇容埋玉恨难开。
无端当日毛延寿,轻把毫端巧作媒。
书诈谁知诬子孟,奏陈直欲动山涛。
下机终不疑曾子,二主其明真察毫。
帝业未成三尺剑,老人先授一编书。
遭时若与留侯异,蓑笠江湖亦可渔。
囷踬真成失水螭,震雷惊起在何时。
而今且向书窗下,夜对寒灯读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