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子读书台分得高字

吾爱徐聘君,沈冥乃人豪。

诸贤搆党祸,皎皎云鸿毛。

平生读何书,身隐名难逃。

故宅照湖水,荒坟翳城蒿。

焉知此山中,突兀书堂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我深爱着徐聘君,他沉静如深渊的英雄。
众多贤士结党营私,如同洁白的鸿雁被卷入纷争。
他一生阅读了哪些书籍,尽管身体隐退,名声却难以逃脱。
他的故居映照在湖水中,荒芜的坟墓被城中的杂草遮蔽。
谁能料到在这山中,竟有座孤高的书堂突显而出。

注释

沈冥:形容深沉而神秘,这里指徐聘君的内在品质。
党祸:指因结党而引起的灾祸或纠纷。
皎皎:洁白无瑕,用来形容云鸿的纯洁。
荒坟:废弃的坟墓,暗示徐聘君的去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徐聘君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其高洁品格和学识的推崇。首句“我爱徐聘君,沈冥乃人豪”表明诗人对于徐聘君的喜爱与尊敬,而“沈冥乃人豪”则形容徐聘君是一个深沉而又英俊的人物。

接着,“诸贤搆党祸,皎皎云鸿毛”一句,通过描写世间贤者们结党营私、带来灾难的景象,反衬出徐聘君的独立不羁和高洁脱俗。诗人借“云鸿毛”比喻那些世俗之人的行为,如同轻浮无根的云与鸿毛。

“平生读何书,身隐名难逃”则表达了对徐聘君渊博学识的赞叹,他终日埋头于书籍之中,即使不求名声,也无法避免其才华和成就为世人所知。

“故宅照湖水,荒坟翳城蒿”一段,通过对徐聘君故居及其周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这里,“故宅”、“荒坟”、“城蒿”等字眼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沧桑变迁的情境。

最后,“焉知此山中,突兀书堂高”则揭示了诗人在探访徐聘君读书之地时的惊喜与赞赏。这一段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寓意着徐聘君学问的深邃和精神世界的崇高。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品格、生活环境和学识追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位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2)

孙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纂墓碑

家有古冢碑,近自田家获。

藏之五六年,未甚见省录。

古苔侵文理,封结殆莫识。

偶然嗟其穷,一一为磨剔。

始若漫无文,细寻适可读。

文云晋江纂,长夜垂兹刻。

贞石殊不用,块然但埏埴。

合葬无别铭,背面书反覆。

一字不涉华,本枝记明白。

二父遂兼书,于逌乃宗嫡。

考诸晋史篇,真是小出入。

字画亦崄劲,然不类镌斲。

汉魏尚丰碑,兹独何褊迫。

岂时丁丧乱,不暇如品式。

于时义熙季,处次实庚戌。

五胡剖中原,典午窜南极。

苟简理宜尔,宁诒不孝责。

审订既昭然,疑去喜自适。

历年七百馀,瞥尔驹过隙。

名节苟不传,埃化先瓦石。

寘兹当眼前,用代铭几席。

形式: 古风

星分纪轸三湘尾,万顷湖边旧晋都。

形式: 押[虞]韵

书苏州厅壁

人生七十为鬼邻,已觉风光属别人。

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

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西又见陈。

寄语姑苏孙刺史,也须抖擞老精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

桂林南面近徵黄,又爱江乡出帝乡。

新命不辞提郡印,旧山重喜过衡阳。

楼台满眼潇湘色,道路迎风橘柚香。

知有太平经济术,政闲时节好飞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