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二首(其二)

千岩拔地排青苍,古松谡谡连重冈。

冈回岭复得奇绝,瀑流千丈垂银潢。

盘盘细路入云长,两涯对起悬飞梁。

云重路僻不知处,应有仙家在深坞。

夕阳变灭晚山寒,无限风烟属倚阑。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水画卷。首句“千岩拔地排青苍”,以“千岩”形容山峦之多,以“拔地排青苍”描绘山势之高峻,展现出一幅雄伟壮观的景象。接着,“古松谡谡连重冈”一句,通过“古松”的形象和“谡谡”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与“连重冈”相呼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冈回岭复得奇绝,瀑流千丈垂银潢”两句,将视线从山峦转向水流,通过“回”、“复”描绘山势的曲折蜿蜒,与“奇绝”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奇特与美丽。而“瀑流千丈垂银潢”则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的壮观,仿佛是天上的银河垂落人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下来,“盘盘细路入云长,两涯对起悬飞梁”两句,将视角拉近,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它仿佛通向云端,与两侧的山崖相对,形成了一座悬空的桥梁。这种细节的描绘,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示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云重路僻不知处,应有仙家在深坞”两句,通过“云重路僻”描绘了道路的隐秘与神秘,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暗示了可能隐藏着某种超凡脱俗的存在或故事。而“夕阳变灭晚山寒,无限风烟属倚阑”则以夕阳西下、晚山寒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让人不禁驻足凝望,感受大自然的深邃与广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一幅山水画卷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神秘,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与宜兴吴祖贻夜话有作就简李宗渊杭道卿吴克学

有客扁舟自阳羡,夜堂风雨对高眠。

不辞谈笑成佳会,祗觉淹留有宿缘。

别后交游如梦里,意中山水落樽前。

青灯酒醒还生恋,明日烟波更渺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春日

茆屋泥香燕子飞,东风日暖谷莺啼。

游人漫自穿花柳,别有春光在竹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金陵秋夜与彭寅之汤子重步月

双阙深沉夜向阑,碧天露下葛衣单。

风吹急柝严城闭,月照行人古道寒。

往事悠悠歌凤去,青山靡靡识龙蟠。

壮怀万里同游在,满目风烟引剑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黄应龙所藏巨然庐山图

筠阳文学倦官职,十年归来四壁立。

探囊大笑得片纸,不啻琼球加拾袭。

㩦来示我俾品评,谓是名僧巨然笔。

涣迹漓踪那辨真,行间双印还堪识。

古篆依稀赣州字,先宋流传非一日。

要知源委出珍藏,未论谁何定名迹。

墨渝纸敝神自存,老笔嶙皱况超逸。

冈峦迤逦蒙密树,浦溆萦纡带村室。

盘盘细路绕山椒,斜引鱼梁更东出。

途穷山尽得幽居,穹宫杰构临清渠。

仙邪佛邪定何处,髣髴胜境如匡庐。

还从文学问何如,大笑谓我言非虚。

自言远游真不俗,曾见庐山真面目。

五老之峰披白袍,玉虹万丈时飞瀑。

某丘某壑皆旧游,展卷晴窗眼犹熟。

秪今老倦到无由,对此时时作卧游。

惭余裹足不出户,闻君此语心悠悠。

高怀只尺已千里,眼中殊觉欠扁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