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温伯种兰

灵均堕荒寒,采采纫兰手。

九畹不留客,高丘一回首。

峥嵘路孔棘,悽怆肘生柳。

遂令此粲者,永与穷愁友。

不如汤子远,情事只诗酒。

但知爱国香,此外付乌有。

栽培带苔藓,披拂护尘垢。

孤芳亦有遇,洒濯居座右。

君看深林下,埋没随藜莠。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屈原沉沦在荒凉寒冷中,他采摘兰花的手不停歇。
大片的园地不再留住客人,他回头望向高高的山丘。
崎岖的路上荆棘丛生,悲伤的情绪使他的手臂仿佛长出柳枝。
这使得他的光明才华,永远与困苦和忧愁为伴。
比起汤子的远离尘世,他更愿寄托情感于诗酒。
他只知道热爱国家的香草,除此之外的一切都视为虚无。
他精心照料这些带有苔藓的花草,任凭它们拂去尘土。
即使孤独的芬芳也有遇见欣赏的时候,它们被放在显眼的位置。
你看那深深的森林之下,那些美好的事物被埋没,与杂草为伍。

注释

灵均:屈原。
堕:沉沦。
荒寒:荒凉寒冷。
采采:频繁。
纫兰:采摘兰花。
九畹:大片园地。
留客:留住客人。
峥嵘:崎岖。
孔棘:荆棘丛生。
悽怆:悲伤。
肘生柳:手臂如柳枝般柔软。
此粲者:他的光明才华。
穷愁:困苦忧愁。
汤子:指隐逸之人。
诗酒:寄托情感。
爱国香:热爱国家的香草。
栽培:照料。
苔藓:青苔。
孤芳:孤独的芬芳。
洒濯:洗涤。
居座右:放在显眼位置。
藜莠:杂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次韵温伯种兰》,通过对屈原的典故和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以及对温伯种兰行为的认同。首句“灵均堕荒寒”暗指屈原身处困境,而“采采纫兰手”则象征着温伯对兰花的精心照料。接下来的诗句“九畹不留客,高丘一回首”表达了对清高品格的坚守,即使环境艰难,也不忘回首审视自己的选择。

“峥嵘路孔棘,悽怆肘生柳”进一步描绘了前行之路的坎坷,但诗人认为这种困境能使兰花更加璀璨,成为穷愁之人的朋友。诗人以“汤子远”为例,赞赏其远离世俗,仅以诗酒为伴,保持高尚情操。

“爱国香”指的是兰花的高洁品质,诗人认为兰花的价值在于其内在的精神,而非外在的赞誉。“栽培带苔藓,披拂护尘垢”形象地写出兰花虽生长在平凡之地,却能保持洁净,等待被发现和欣赏。最后两句“孤芳亦有遇,洒濯居座右”预示着兰花终将得到应有的认可,即使埋没于深林,也能与藜莠区分开来。

整首诗通过兰花这一意象,寄寓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困境中坚持自我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精神寄托的珍视。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次韵谢郑少融尚书为寿之作

交游稀似晓来星,岁月飘如水上萍。

桂海宦情诗可纪,吴山别恨酒难平。

我今以病为欣戚,公合于时系重轻。

安得故人来话旧,碧空日日暮云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虞子建见咍赎带作醮(其一)

斋祠难著野衣冠,旋赎金章始见閒。

台架尘侵毬路暗,花书墨渍笏头斑。

当年驲骑传呼赐,此日村童拂拭还。

若比前厅荒驿舍,见存犹可一开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江州庾楼夜宴

岷江漱北渚,庐阜窥南窗。

名山复大川,超览兹楼双。

何必元规尘,自足豪他邦。

使君秫田熟,新凉篘酒缸。

落景澹碧瓦,长虹吐金釭。

客从三峡来,噩梦随奔泷。

小留听琵琶,船旗卷修杠。

请呼裂帛弦,为拊洮河腔。

曲终四凭栏,倦游心始降。

明发挂帆去,晓钟烟外撞。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江源县张季长正字家善颂堂

我穷江源来,名胜颇追逐。

薰风秀沃野,在处得奇瞩。

颂堂有佳士,文字照缣竹。

图书抱世守,古锦韬玉轴。

黄金不满籯,故园有乔木。

逡巡酒如渑,霍霍具水陆。

田头新谷升,一饭香满屋。

回思闵雨时,敢望遽炊玉。

摩挲壁间题,明府遂州牧。

山高江水长,百世照尸祝。

我来坐琴坛,腼汗愧前躅。

空馀烟霞痼,未许是公独。

请歌青城游,或附耆旧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