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游西山出郭有怀马伯起戴公纶区启图

城内岂无秋,出郭今方见。

山坳夜月留,草尖晨露泫。

一年两度游西山,宦况虽忙亦自閒。

独恨昔游三四子,兹来强半隔追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秋时节游历西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美景与深沉的怀旧之情。

首句“城内岂无秋,出郭今方见”,诗人以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城市中秋天景象的期待与发现。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之中,秋天似乎被忽略,直到走出城郭,才真正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逃离都市生活束缚的渴望。

接着,“山坳夜月留,草尖晨露泫”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夜晚与清晨的景色。山坳中的月亮仿佛停留不走,草尖上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展现出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月亮以“留”的情感,露珠以“泫”的动态,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

“一年两度游西山,宦况虽忙亦自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西山的喜爱以及在忙碌官场生活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一年两次的西山之行,不仅是一种身体的放松,更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即使在繁忙的官场上,也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最后,“独恨昔游三四子,兹来强半隔追攀”两句,流露出诗人对昔日好友的怀念。在过去的游历中,曾有三两好友相伴,而现在,大部分朋友已经无法一同前来,只能留下遗憾。这种怀旧的情感,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层次,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以及对过往友情的怀念,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242)

李孙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戴安仲过游白下官署相访未几别去取道于浙遍游吴越名山赋此送之

戴生湖海士,意气傲风尘。

不著青衫谒时贵,每横白眼看世人。

伸纸羞为制举义,含毫辄吐淩雪气。

牛耳狎主诃林盟,马蹄踏遍白云里。

兴来每抱方外心,自谓域中山川窘窄耳。

洪厓卢敖是我师,安能局促辕下驹,岁岁年年困乡里。

去秋九月度庾关,梅花万树尽跻攀。

南过荆门上三峡,云梦之泽弄潺湲。

春来复渡章江水,更挂布帆问吴市。

三山二水恣登临,牛首燕矶供杖履。

秦淮柳色变新秋,凉风江上吹飕飕。

乘风欲看西湖月,又浮舴舰下杭州。

身馀双足便称快,囊无一钱未是愁。

嗟馀未挂进贤冠,撒手尘中万事难。

羡君此去同仙驭,恨不淩风生羽翰。

苏公堤、严陵濑,我昔经游逾十载。

君行瓢衲信翱翔,云水云山应未改。

饶君萍迹遍人间,兴尽应知返故山。

我亦拂衣从此去,相与结茆同老罗浮玉女潭。

形式: 古风

送戴公纶南还

戴生翛翛海鹤姿,胸中潇旷雅负奇。

壮心孤往契千古,劲笔凭陵无一时。

平生结交重意气,与余弱冠缔襟期。

兴来白社朝朝会,别去沧波岁岁思。

十年献策未得志,五岳三山寻杖履。

春风偶逐蓟门游,相见惊狂疑梦里。

便解金貂向酒家,论心日日醉流霞。

探胜西山曾并马,乘凉东郭共看花。

自此天涯旅思宽,顿忘沈陆在金门。

祇便雅会长燕市,谁解离期促马鞍。

闻君归路出吴越,秀岭名湖几超忽。

登临好在暮秋时,文藻山川相映发。

兴尽应归五穗城,白云山下学躬耕。

予亦归来赋已就,期君共访安期生。

形式: 古风

送伯乔还粤

燕山仲冬雪皑皑,怜尔初从塞上回。

长筹已见妖氛净,乡心不那白云催。

尔家住在珠江侧,归御潘舆乐何极。

斑衣多暇赋新诗,缄题能到缁尘客。

形式: 古风

送傅寄庵太史册封周府

长安七月天气凉,皛皛银河万里长。

驱车出饯剪桐使,远赋皇华度汴梁。

汴梁形胜称都会,山如龙蟠水如带。

地当天中控上游,百二崤关雄胜概。

君是经闱侍从臣,广厦细旃日讨论。

五夜照归莲炬燄,六时赐出大官玲。

只今暂辍承明席,遥分玉节展周亲。

梁苑平台似畴昔,未少邹枚骚雅客。

赋雪群推马长卿,授简当筵谁与敌。

词臣还计缓王程,休沐翻为锦里行。

此时南浦波初绿,此时匡山月正明。

石镜夜悬青黛合,香炉晓望紫烟轻。

日月湖,龙沙岸,中间窟宅多仙灵。

瑶草琪花满地生玉堂,仙吏归去桃花树底吹鸾笙。

应有旌阳彩鸾诸真,云中来下迎可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