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县废寺

铜官山下梵坊攲,谁为昭明太子悲。

鹤去不归松下柱,龟埋空负草间碑。

谁言象教无销歇,自剖鸿濛有乱离。

独倚倾墙望淮水,残僧绝影立移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铜官山下的梵坊中倾斜站立,又有谁能为昭明太子感到悲伤呢?
白鹤离去不再回返松下的柱子旁,乌龟埋藏却辜负了草丛中的墓碑。
谁说佛教教义不会消亡,世间纷扰使得原本和谐的世界充满混乱和分离。
独自靠着倾斜的墙壁遥望淮水,只有残破的僧人身影长时间站立在那里。

注释

攲:倾斜,歪斜。
昭明太子: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萧统,曾主持编撰《文选》。
鹤去:指鹤的离去,象征着某种哀伤或失落。
龟埋:乌龟被埋葬,可能象征着墓碑或逝者。
象教:佛教的象征,借指佛法。
鸿濛:原指宇宙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这里暗指世间纷扰。
倾墙:倾斜的墙壁。
淮水:古代河流,流经今江苏、安徽等地。
残僧:形容僧人年老体衰或寺庙破败。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宋朝诗人董嗣杲游历铜官山下一座废弃的佛寺所引发的感慨。首句"铜官山下梵坊攲",以铜官山下的倾斜佛寺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历史沉淀的氛围。"谁为昭明太子悲"借昭明太子之名,表达对往昔辉煌的追忆和对寺庙衰败的惋惜。

接下来的两句"鹤去不归松下柱,龟埋空负草间碑",通过鹤不再回巢、龟碑被埋没的意象,暗示了寺中僧侣的离去和历史遗迹的荒芜,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谁言象教无销歇,自剖鸿濛有乱离"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尽管佛法教义看似永恒,但世间变迁、战乱频仍,使得佛教徒们无法安顿,佛法也难免受到冲击。

最后两句"独倚倾墙望淮水,残僧绝影立移时"以个人的孤独身影与淮水相映,形象地刻画出诗人面对废墟的沉思与哀伤,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深感叹。

整体来看,董嗣杲的《铜陵县废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682)

董嗣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银树

银树驿桥废,征车难久停。

月沉孤店柳,雪掩败舟萍。

野冢明荒燐,山田出断铭。

甫能投宿去,历历过邮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银树道上

银林驿路雪离披,行迹茫茫自苦悲。

不忍早梅经细雨,却欣折竹压枯篱。

身嫌出陆肩舆破,足涉沿溪口岸迟。

荒店无人尘满釜,岂堪独力任晨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雪江讲堂

索居占得藕花风,几字头衔迥不同。

乌帽染纱裁一幅,锦囊分卷集群公。

湖光长日侵比座,竹箨多时积鹤笼。

系柳吟驴何处去,想应乘雪钓江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雪阻李家渡

迹寄邮程冒冷云,病身染透客衣尘。

攲倾茅店清眠雪,想像梅村远醉春。

樵子独还衣卸湿,篙人相告酒赊频。

荒鸡唱断天将曙,快解孤篷野渡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