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答王岱麓(其一)

长公文誉动名流,一卧沧江白发秋。

姓字尽教魑魅识,雪鸿那向海山求。

空传玉宇寒相映,正忆金莲夜欲浮。

会见汉庭归召近,奇才千古更谁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对友人王岱麓的回赠之作,通过描绘长公的文名与品格,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首句“长公文誉动名流”,开篇即点出长公(这里指王岱麓)的文名远播,影响着文坛的显赫人物,彰显其文学成就之高。接着,“一卧沧江白发秋”一句,以“一卧”描绘长公隐居的生活状态,以“沧江”和“白发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苍凉的氛围,暗示长公虽远离尘嚣,但内心仍怀有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姓字尽教魑魅识,雪鸿那向海山求”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前句中的“魑魅”借指邪恶势力,表明长公的名声即使在邪恶势力面前也依然显赫;后句中的“雪鸿”比喻长公的才华,而“海山”则象征广阔的天地,表达长公的才华不受地域限制,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

“空传玉宇寒相映,正忆金莲夜欲浮”两句,进一步描绘长公的才华如同寒玉般清冷而高贵,又如金莲般璀璨夺目,在夜晚的寂静中更加引人注目。这两句不仅赞美了长公的才华,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最后,“会见汉庭归召近,奇才千古更谁俦”两句,表达了对长公才华的肯定和对其未来可能得到朝廷重用的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长公作为奇才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的认同,强调了他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公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格、卓越的才华以及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780)

王渐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奉答王岱麓(其二)

茑萝门巷迥相同,竹长孙枝桂长丛。

客至未沽秋露白,果成先荐荔支红。

诗来神鬼偏惊讶,语入鸥凫亦解通。

世烈威名倾海内,老渔何幸庆遭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阙题

青山四壁围,一石凭空踞。

问我来处来,真与去处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御]韵

谒东坡祠

秋日来登江上亭,风云接地昼冥冥。

经年去鹤不复夜,当午晴山他自青。

道属艰难悲积瘴,兴随迁逐缈沧溟。

峰头怆恨瞻遗像,泽畔何劳怅独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游石鼓待胡六岩不至

相候一何久,相望空有心。

行知青盖远,望入紫微深。

窈静依寒壑,踟蹰立午阴。

长歌击石鼓,激烈有馀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