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名为《题王泳翔玉照》。诗中以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感,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
首句“天地不仁刍狗虐”,借天地无情比喻社会的残酷,暗示了对当时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接着“水火风雷开橐钥”一句,以自然界的灾害象征社会动荡,形象地描绘了时代的变迁和动荡。
“船坚炮利誇富强,渺兹毛锥弱又弱!”这一句对比鲜明,赞扬了军事科技的进步,却也讽刺了文化教育的衰微。接下来,“典谟训诰古鸿文,科目文章今鸩毒!”更是直接指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将其比喻为毒药,揭示了教育体制的腐朽。
“不任吾用中书君,我将并砚一齐焚。”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官场腐败的愤慨,以及对知识与文化的珍视。而“浪说铭勋铸铜柱,羞谈射策入金门!”则进一步批评了那些徒有虚名、缺乏真才实学的官员。
“忆自秦、汉、唐、宋、元、明全盛日,其间文人几辈出?”诗人回顾历史,感叹在古代盛世时期,文人辈出,文学繁荣,而如今却大相径庭。“高文大册称作家,无补斯民于万一!”强调了文学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联,指出真正的文学应有益于人民。
“不图天壤此王郎,双目炯炯有奇光。”诗人赞美王泳翔(玉照)的才华与理想,同时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掷笔尚思空外去,不知海国已沧桑!”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现实的矛盾心情。
“我辈何辜当其际,云散风流如隔世?”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方期永结苔岑交,岂料远违金石契!”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誓言的坚守。
最后,“披图令我思故人,鮀江之畔、鹭江滨!”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的相聚,寄托了对友情的怀念。“知君欲写别离况,每一拈毫便怆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分别的不舍与伤感。“天涯旧友知多少,天忌斯文天不吊!”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以及对文学命运的担忧。
“滔滔皆是我同群,大笔如椽饥莫疗。”诗人自比为文学的守护者,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吁嗟乎,大笔如椽饥莫疗,请尔张琴变新调!”则呼吁人们关注文学与社会的联系,寻求新的创作灵感与表达方式。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友情与理想的深情呼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时代变革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