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子推山上歌龙罢,定国门前结驷来。
始睹元昆锵玉至,旋闻季子佩刀回。
晴花处处因风起,御柳条条向日开。
自有长筵欢不极,还将綵服咏南陔。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子推山上和定国门前的宴会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物行为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欢聚情景。
“子推山上歌龙罢,定国门前结驷来。”两句勾勒出宴会的场所和氛围,子推山上似乎有歌声和龙舞的幻想,而定国门前的“结驷来”则显示了一种期待和迎接。
“始睹元昆锵玉至,旋闻季子佩刀回。”此处“元昆”可能指的是贵宾或尊长的到来,带来了庄重与肃穆之感,而“季子佩刀回”则给人一种英勇和警觉的印象。
“晴花处处因风起,御柳条条向日开。”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色,阳光明媚,花随风舞,柳条在日照下舒展,生动地表现了季节之美和宴会时的自然氛围。
“自有长筵欢不极,还将綵服咏南陔。”诗人表达了对宴会的无限喜悦,以及穿着华丽衣装(綵服)之下的豪迈情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花柳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动作和心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场热闹而又不失文雅的宴会场面。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对友情的珍惜。
不详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昔日尝闻公主第,今时变作列仙家。
池傍坐客穿丛筱,树下游人扫落花。
雨雪长疑向函谷,山泉直似到流沙。
君还洛邑分明记,此处同来阅岁华。
平明敞帝居,霰雪下凌虚。
写月含珠缀,从风薄绮疏。
年惊花絮早,春夜管弦初。
已属云天外,欣承霈泽馀。
洛邑通驰道,韩郊在属城。
馆将花雨映,潭与竹声清。
贤俊鸾栖棘,宾游马佩衡。
愿言随狎鸟,从此濯吾缨。
宠赠追胡广,亲临比贺循。
几闻投剑客,多会服缌人。
草闭坟将古,松阴地不春。
二陵犹可望,存殁有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