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判周监丞见赠

大厦久撞坏,撑拄非一支。

安得好柱石,壮丽如昔时。

向来荣盛处,草木今纷蕤。

群材未尽出,去若马脱羁。

岂期朝无人,过之辄欲私。

骨相不媚妩,因归结茅茨。

忽逢高轩过,飘然鸾凤姿。

宜在帝左右,珥笔班龙墀。

少年历清贯,高名谁不知。

胡为至下邑,抚俗问民疵。

题诗满岩谷,妙处有馀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与期待,以及对人才的渴望与赞美。开篇以“大厦久撞坏,撑拄非一支”形象地比喻社会秩序的崩溃,需要众人共同努力来支撑。接着“安得好柱石,壮丽如昔时”,表达了希望找到能稳固社会根基的栋梁之才,使社会恢复往日的辉煌。

“向来荣盛处,草木今纷蕤”,对比昔日的繁荣与现在的衰败景象,暗含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感慨。接下来“群材未尽出,去若马脱羁”,表达了对人才被束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遗憾。

“岂期朝无人,过之辄欲私”,表达了对当权者无能、无法正确引导社会的不满。诗人自谦“骨相不媚妩,因归结茅茨”,表明自己虽才华横溢却不愿趋炎附势,选择隐居生活。

“忽逢高轩过,飘然鸾凤姿”,描绘了一位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官员来访,其形象如同鸾凤般高洁。诗人对此人充满敬仰,“宜在帝左右,珥笔班龙墀”,希望他能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臣,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少年历清贯,高名谁不知”,赞扬这位官员年轻时就已成就斐然,声名远播。然而“胡为至下邑,抚俗问民疵”,指出他如今却来到偏远之地,关心民间疾苦,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对人才的渴求、对高尚人格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赵叔清蜡梅

春入梅花村,蜡妆林影繁。

香肌冒寒立,此意为谁存。

宫额半涂黄,要为出俗韵。

不露冰雪姿,风流真素蕴。

形式: 古风

江亭候施倅醇翁阻水涨作诗寄之

夜雨涨溪碧,天明望归舟。

飞帆出木杪,浩荡兀中流。

洪崖仙人姿,谓落沧海游。

兴尽却回棹,待此霖潦收。

抱琴出竹迎,倒披翠云裘。

风涛正可久,烟波生暮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闻郡中请贤老住报恩作诗赞之

夜郎佛刹接西土,谁敢招提境中住。

老贤元是住山人,拄杖无心自来去。

山中猿鹤不须惊,明朝听打禾山鼓。

鼓声新响振人天,水禽草木咸歌舞。

形式: 古风

赠罗道人

道人渴饮石缝浆,须髯墨黑两颊光。

或云公是伯休那,又疑楚有接舆狂。

倒骑白鹿渡湘水,独识老翁跳玉堂。

他年卖药长安市,乞我仙人不死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