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六)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圣贤已远去,公正之道难以寻觅。
愚蠢的夸毗子,尧舜都认为他在说谎。
权贵之人崇尚华丽,利益关系交错复杂。
燕王尊敬乐毅,愿意分享国家以求欢乐。
鲁仲连拒绝齐国封赏,离开邯郸前往他乡。
那个人已经离去,我们为谁而感慨万分。

注释

圣人:指品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
缅:久远,难以触及。
夸毗子:古代传说中的欺诈之人。
谩:欺骗,谎言。
骄荣:傲慢与荣耀。
工巧:精巧,善于投机取巧。
势利:以权势和利益为重。
乐毅:战国时期燕国名将。
让:推辞,拒绝。
遗组:弃官或离职。
伊人:那个人,此处指鲁仲连。
感激:感动,感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十六首。这首诗通过对古圣先贤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不平之事的感慨。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两句表明古代的圣明君子已经离开人世很长时间了,他们所倡导的公正之道也变得难以寻觅。这里的“圣人”通常指的是尧、舜等上古圣王,“公道”则是他们治国理政时推崇的原则。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这两句是对历史人物尧和禹的评价。尧认为有人夸夸其孙(蚩蚩夸毗子),而禹则视之为荒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上某些虚伪、不切实际行为的批评。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现实中的乱象:人们只追求个人荣华富贵和技艺工巧,而权力和私利之间牵扯不断。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现出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这里提到的燕王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燕国之君,他尊崇乐毅(春秋时期的名将),并且希望和他一道享受国家的分封。诗人可能是在借古喻今,表达对理想君臣关系的向往。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这两句描述了历史上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将自己的官职让给贤才(鲁连),另一个则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将军功爵位传给手下廉颇(遗组去邯郸)。这两处都表现了古人间的高尚品德和无私精神。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对于那些能够保持高洁品格并且真诚行事的人表示赞赏和感动。这里的“伊人”通常指的是古代的贤者或有道之士,“信往矣”则是说这些人的形象在历史中留存下来,令人怀念和叹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现实社会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的品德修养的重视。

收录诗词(129)

陈子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伯玉
  •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 生卒年:公元661~公元702

相关古诗词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一)

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

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三)

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

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

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

疲痾苦沦世,忧痗日侵淄。

眷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