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锦堂春》由清代诗人彭琬所作,情感细腻,描绘了主人公对离别的哀愁与思念之情。开篇“莫云别未三秋”,以“莫”字表达了一种无奈与不舍,暗示了离别的时间之长,仿佛还未度过漫长的三个秋天。接着,“见月几番圆缺”一句,通过月亮的圆缺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起伏,每一次月圆月缺都触动着内心的思念。
“自思量有限柔肠,惹闷怀千叠。”这两句直接抒发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柔肠寸断,思绪万千,满是忧愁与思念。接下来,“灯花夜夜灰心,喜鹊朝朝饶舌。”灯花的燃尽象征着希望的消逝,而喜鹊的频繁鸣叫则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与打扰,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在孤独夜晚的无助与烦躁。
最后,“惟有杜鹃知我意,向枝头啼血。”杜鹃鸟以其悲鸣著称,常被用来比喻哀怨之情。在这首诗中,杜鹃成为了唯一理解主人公心意的存在,它在枝头的啼鸣,仿佛是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共鸣与回应。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离别后思念的深沉与复杂,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