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袁士元的《题西山傅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中生活画卷。诗中以“新筑茅庵仅数楹”开篇,简练地勾勒出一座新建的小屋,仅几间房舍,却自成一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接着,“翼然轮奂出林坰”,用“翼然”形容小屋轻盈的姿态,仿佛从远处的田野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溪头春水绕篱白,门外晓山当户青。”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庵内环境的清雅与生机。春水潺潺,绕过篱笆,映衬着一片洁白;门外的晓山,在晨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青翠,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动人的山水图景。
“山妓折花来供佛,老樵弛担坐听经。”这两句描绘了庵中僧侣与俗人和谐共处的场景。山中的女子采摘鲜花供奉佛前,老樵夫放下肩上的担子,静坐在一旁聆听经文。这种情景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普及,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凭谁作赋能招隐,我欲依岩结草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有人能创作诗歌来吸引隐士,自己则渴望在岩石旁建造一间草亭,过上与世无争、亲近自然的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人际关系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