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袁士元的《和江亭纳凉》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在水边亭纳凉的宁静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避暑之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首句“晚来避暑水边亭”,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傍晚时分,诗人选择在水边的亭子中避暑,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接着,“短发萧萧凉思清”一句,以诗人略显稀疏的头发和清凉的思绪,形象地表达了避暑后的轻松与愉悦。
“笑摘藕花娇欲语,细看鸥鸟淡忘情”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互动。他轻笑着摘下一朵娇艳的荷花,仿佛与之对话;细看飞翔的鸥鸟,似乎忘记了人间的烦恼,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陶醉。
“月依檐转窥人近,风逐潮来拂面轻”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凉爽。月亮悄悄地从屋檐后探出头来,似乎在观察着诗人的行踪;而微风伴随着潮水轻轻拂过脸庞,带来一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
最后,“适意不知身坐久,渔村渐见一灯明”两句,以时间的流逝为线索,描绘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状态。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过去很久,远处的渔村里开始有一盏灯火渐渐亮起,预示着一天的结束与新的开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夏日傍晚水边亭的宁静与凉爽,更传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