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元美问余近事(其二)

赋罢凌云气不降,长杨羽猎妙无双。

老来却解人间事,摊得玄经覆酒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答元美问余近事(其二)》。诗中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赋罢凌云气不降”,开篇即以“凌云”之气喻指诗人的才华与创作的高远境界,然而“气不降”则暗示着即使在如此高远的创作状态中,诗人也并未因此而脱离现实或世俗,而是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而又不失人间烟火的态度。

“长杨羽猎妙无双”,这里借用了汉武帝时期长杨宫的狩猎场景,象征着诗人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魅力,仿佛是古代帝王的狩猎般,既有壮观的场面,又蕴含着深邃的意义。

“老来却解人间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开始更加理解人间的百态,这不仅仅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更是对人性、社会乃至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这里的“解”字,既包含了理解的意味,也暗示了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达到了一种更为透彻的人生境界。

“摊得玄经覆酒缸”,最后两句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作为结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将深奥的哲学思想(“玄经”)与平凡的生活(“酒缸”)相结合,既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广泛涉猎,也展现了他将高深的学问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态度,既是对传统儒家学说的继承,也是对个人精神追求的体现,展示了诗人既追求精神世界的深度,也不忘生活乐趣的平衡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艺术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在高雅与世俗之间自由穿梭的超凡境界。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和周公瑕猗兰篇兼呈元美

玉指红颜拥上春,劳君一顾落梁尘。

当时解赠同心句,汉省风流在几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寄余仲蔚

吴门月落洞庭孤,何处扁舟钓五湖。

我梦三峰秋色里,不知曾扫华山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闻子与欲诣问诗以代柬(其一)

谢客江湖已十秋,浮云华发共悠悠。

闻君忽忆阳春调,浊酒还开白雪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闻子与欲诣问诗以代柬(其二)

吴观峰高练影长,使君千骑下东方。

故人不惜中原色,借尔登临望故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