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骙臣还河南兼柬孙钟元先生(其一)

十年江汉客,头白还山中。

子从嵩岳来,值我蒲涧东。

安期去已久,菖蒲空紫茸。

当时干项藉,苟遇成何功。

学仙即无有,千载见高风。

嗟彼世间人,语之如瞆聋。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宪所作的《送郭骙臣还河南兼柬孙钟元先生》(其一)中的片段。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的哲思。

首句“十年江汉客”,描绘了友人郭骙臣在外漂泊多年的生活状态,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头白还山中”一句,既是对友人年华老去的惋惜,也暗含着回归故里的温馨与期待。

“子从嵩岳来,值我蒲涧东”,写出了友人之间的相遇,既有惊喜之情,也蕴含着命运的偶然与必然。嵩岳与蒲涧,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象征着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经历。

“安期去已久,菖蒲空紫茸”,借用了古代传说中仙人安期生的故事,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无法挽留的美好事物的感慨。菖蒲的紫色花序在这里成了时间流逝的象征,空留痕迹。

“当时干项藉,苟遇成何功”,通过引用历史人物项羽的例子,探讨了机遇与成就的关系。项羽虽勇猛过人,但若非时运不济,其成就恐难预料。这不仅是对友人的一种鼓励,也是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学仙即无有,千载见高风”,表达了对追求精神境界的肯定,即使不能成仙,也能在千载之后留下高尚的品格和影响。这是对友人品德的赞美,也是对自身乃至人类精神追求的向往。

最后一句“嗟彼世间人,语之如瞆聋”,感叹于世间的大多数人在面对真理或美好时,往往如同盲人一般听而不闻。这既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对友人能够保持清醒认知的赞赏。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洞察力。

收录诗词(153)

梁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郭骙臣还河南兼柬孙钟元先生(其二)

我亦瞆聋人,僻处沧海滨。

恨寡良师友,晨夕共讨论。

子生洛阳土,理学旧渊源。

发子箧中书,斯道得真传。

置书三叹息,荒途谁更循。

卓哉孙先生,颐养返蒙屯。

理数有通复,至人曳其轮。

子归当善师,为予致殷勤。

形式: 古风

追别冯季任

半寐犹追别,更寒思转频。

梦中惊坠马,帐底挹行人。

逆旅扁舟夜,孤眠细雨春。

知君淹泊处,应悔促征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赠屈翁山(其一)

春色又将暮,落花空自多。

出门去何处,沽酒忆相过。

寂寞开三径,悲凉读九歌。

风尘殊未已,身世付渔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赠屈翁山(其二)

尔我怜同辙,高堂年共高。

无心营利禄,且自续离骚。

浪迹悲时命,低头愧宝刀。

终然控海岳,与子作卢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