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春水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形式: 词牌: 南浦

翻译

水温转暖,湖光粼粼。燕子归来,正好是苏堤春晓。鱼儿潜入湖水,在水面上留下圆圆的波纹;流水带走了缤纷狼藉的落花,还嘲笑东风不能把落花清扫干净。在荒僻的小桥下,有小船从柳阴深处翩翩而出。如今池塘里长满青草,好似当年谢灵运在诗中表达的梦境。
溪水和白云一起流出空山,流水年年冲洗落花,却为何花香不消?看到路上新绿乍生,回想起在这孤村路我曾和友人一起游玩,结伴畅游,吟诗作乐。可惜当日的欢愉已成过去,只是满怀余情不了。上次游玩的地方,此时溪上碧桃是增加了还是有所减少?

注释

粼粼:形容水波碧绿清澈,泛着光亮。
苏堤:西湖景色之一为“苏堤春晓”。
流红:把红花流走。
池塘:池子的岸堤。
塘,堤。
绿:清澈的水。
这里指暮春新流出的溪水。
渺渺:绵绵不绝。
茂林觞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述了暮春三月三日上巳节在溪边会集,饮酒赋诗的故事。
茂林,茂密的树林,指会集的地点。
觞,饮酒;咏,咏诗。
前度刘郎:意为当日的欢愉。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江景图。开篇“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写出了初春时分水面温暖、翠绿欲滴的景象,同时燕子飞舞,显示了生态活力,且特指苏堤(可能指的是苏州或杭州一带的堤岸)在清晨时分展现出最美好的景致。

接着,“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中,水中的鱼儿在波光粼粼之中穿梭自如,而落叶随波漂流,一片片飘散开去。这里的“翻笑东风难扫”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象的喜悦以及它对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力量的赞美。

在“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一句中,诗人细腻地描绘了一幅荒凉古桥旁,柳树依依的画面,其中小舟被柳荫所覆盖,给人一种宁静与孤独的感觉。

“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则是诗人回望湖塘一带,看到满目青翠,如同梦境中的美丽景色,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叹。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此处诗人借用与云相随、山中清泉不断流淌来表达时间流逝,岁月更迭,然而每一年都能带走尘埃,让山间的花朵散发出不尽的清香。

“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则是诗人在春日里看到新生的绿意盎然,心中却想起以前独自行走在荒凉小路上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留恋。

“馀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中,“馀情”指的是余下的、残存的情感,“渺渺”形容心境的悠远而深沉。诗人在茂密的树林间徘徊,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抒发着现在的心声。

最后,“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则是提及了历史上的某位人物“刘郎”的故事,在他离去之后,溪边的碧桃依旧繁盛,不知有多少。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蕴含着对过往人物故事的记忆和思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热爱,以及对生活、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南楼令/唐多令.有怀西湖,且叹客游之漂泊

湖上景消磨。飘零有梦过。问堤边、春事如何。

可是而今张绪老,见说道、柳无多。客里醉时歌。

寻思安乐窝。买扁舟、重缉渔蓑。

欲趁桃花流水去,又却怕、有风波。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南楼令/唐多令

云冷未全开。檐冰雨冱苔。入花根、暖意先回。

一夜绿房迎晓白,空忆遍、岭头梅。如幻旧情怀。

寻春上吹台。正泥深、十二香街。

且问谢家池畔草,春必定、几时来。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南楼令/唐多令.题聚仙图

曾记宴蓬壶。寻思认得无。醉归来、事已模糊。

忽对画图如梦寐,又因甚、下清都。拍手笑相呼。

应书缩地符。恐人间、天上同途。

隔水一声何处笛,正月满、洞庭湖。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南楼令/唐多令(其一)

风雨怯殊乡。梧桐又小窗。甚秋声、今夜偏长。

忆著旧时歌舞地,谁得似、牧之狂。茉莉拥钗梁。

云窝一枕香。醉瞢腾、多少思量。

明月半床人睡觉,听说道、夜深凉。

形式: 词牌: 唐多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