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远民歌舞戴升平,碧阁朱楼照眼明。
乡馔雨馀收白蕈,客樽秋后对红英。
泷鸣浈水遥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
材术如君有馀暇,出游应数拥双旌。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为送别友人苏秘丞赴任英州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当地风光的描绘。首句“远民歌舞戴升平”展现了英州百姓在太平盛世中的欢乐景象,舞乐升平,生活安逸。接着,“碧阁朱楼照眼明”描绘了英州的美景,碧绿的阁楼与朱红色的楼阁相映生辉,令人眼前一亮。
“乡馔雨馀收白蕈,客樽秋后对红英”两句通过写实,描述了雨后采集的白色菌菇和秋季可供畅饮的红色果实,体现了地方特色和季节风情。诗人以美食和佳酿寄寓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泷鸣浈水遥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进一步描绘了英州的地理位置,浈水涛声回荡,道路直通南山,即使远离京城,交通依然便利,暗示友人任职之地并非偏远。
最后,“材术如君有馀暇,出游应数拥双旌”是对苏秘丞才德兼备的赞美,祝愿他在忙碌的公务之余,能有闲暇时间游历,享受旅途风光,仿佛带着双旌(官职的象征)出行,显赫而受人尊敬。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既描绘了英州风土人情,又寄托了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美好祝愿的送别诗。
不详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冠石新墙日月回,丰堂瑰殿起崔嵬。
钟随秋势金声壮,佛隐寒云玉座开。
流水远奔双涧去,平林高拥四山来。
麒麟细草南东路,一望松门意自哀。
镇抚西南众望倾,玉书天上辍持衡。
春风不觉岷山远,和气还从锦水生。
学舍却寻馀教在,棠郊应喜旧阴成。
归来促召调炉冶,莫为儿童竹马迎。
簿书壅处精神健,风俗浇时质性淳。
公退种花常满县,政成驯雉不惊人。
指麾细柳通河外,歌咏《甘棠》付汉滨。
惆怅不能留自助,谩将樽酒驻车轮。
一心清淡本如秋,何必锱铢较两州。
身向宦名虽黾勉,性于人事岂雕锼。
但思簿领忙时俗,便觉溪山静处优。
荔子满盘宁易得,与谁频宴岭边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