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七首(其十)

冬林叶落尽,逢春已复曜。

葵藿生谷底,倾心不蒙照。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林间落叶殆尽,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的景象。通过对比冬日的萧瑟与春日的生机,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和生命的顽强。

“冬林叶落尽,逢春已复曜。” 开篇即以“冬林叶落尽”描绘出冬日林间的寂静与萧条,而“逢春已复曜”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万物重新焕发出生机与光彩。这种从凋零到复苏的转变,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隐喻了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

接着,“葵藿生谷底,倾心不蒙照。”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葵藿,即向日葵,象征着追求光明与温暖的生命力量。即便生长在幽暗的山谷底部,葵藿依然保持着对阳光的向往与追求,其“倾心不蒙照”的姿态,既是对自然生命力坚韧不拔的赞美,也是对人类内心向善、向光精神的隐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与生命现象的独到见解,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屈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974)

无名氏(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七首(其十一)

朔风洒霰雨,绿池莲水结。

愿欢攘皓腕,共弄初落雪。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七首(其十二)

严霜白草木,寒风昼夜起。

感时为欢叹,霜鬓不可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七首(其十三)

何处结同心,西陵柏树下。

晃荡无四壁,严霜冻杀我。

形式: 古风

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七首(其十四)

白雪停阴冈,丹华耀阳林。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