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皋亭

信美兰皋地,疏椽构迥轩。

山林閒处乐,溪濑静中喧。

春桂开前坞,秋菘接后园。

舟来无尽曲,客到不空樽。

夕月生帷鉴,晴云抱栋痕。

主人贪细绩,未暇答惊猿。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美丽的兰皋之地,稀疏的屋椽支撑着高远的轩窗。
在山林的悠闲之处享受乐趣,溪流的静谧中回荡喧闹声。
春天的桂花在前山坞绽放,秋天的菘菜连接着后院的园子。
小船沿着蜿蜒的水道而来,客人到来时酒杯永不空缺。
傍晚的月亮映照在帐幕上,晴朗的云朵环绕着屋梁的痕迹。
主人忙于琐碎的事务,无暇回应受惊的猿猴叫声。

注释

兰皋:长满兰草的高地。
疏椽:稀疏的屋椽。
迥轩:高大的窗户。
山林閒处:山林中的宁静之地。
溪濑:清澈的小溪。
喧:喧闹。
春桂:春天的桂花。
秋菘:秋天的菘菜。
舟来:船儿驶来。
不空樽:酒杯总是满的。
夕月:傍晚的月亮。
帷鉴:帐幕上的倒影。
晴云:晴朗的云。
栋痕:屋梁的痕迹。
细绩:琐碎的工作。
惊猿:受惊的猿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雅的山庄景色,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主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满足。

“信美兰皋地,疏椽构迥轩”一句中,“兰皋”指的是有兰花的地方,这里的“地”应指宅邸所处之地;“疏椽”则形容屋顶的排列不密集,透露出一种淡雅脱俗的生活氛围。接下来的“山林閒处乐,溪濑静中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情感寄托,山林之間虽静谧,却有着溪水潺潺的声音,这里的“閒”字用得极妙,既形容环境,也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春桂开前坞,秋菘接后园”则写出了四季更迭的景象。春天时,桂花盛开;到秋季,则是菊花竞相绽放。这里的“前坞”和“后园”构造了一种空间上的对比与呼应,更衬托出诗人对这片山林的深厚情感。

接着,“舟来无尽曲,客到不空樽”则描写了主人款待宾客的情景。无论是船只如何频繁抵达,还是宾客何时到访,主人总能慷慨解囊,以酒食欢迎。这里的“曲”和“樽”都是盛放物品的器具,比喻着主人对待客人的热情和丰富。

“夕月生帷鉴,晴云抱栋痕”一句中,“夕月生帷鉴”形容晚上月光透过窗棂投射在屏风上的美丽景象;而“晴云抱栋痕”则是白日里浮动的云朵环绕着屋檐留下的印记。这里通过对月光和云彩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主人贪细绩,未暇答惊猿”中,“主人贪细绩”指的是主人沉迷于日常琐事;“未暇答惊猿”则形容诗人在忙碌于生活琐事时,对外界的打扰或是惊吓并不及时回应。这里的“惊猿”可能暗喻着世间纷扰,主人却乐在其中,不为所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庄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清净淡泊生活的心境,以及他对待客人的热情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去年十月赴淮阳今实周一岁岁中三迁遂直内禁作诗记其出处

去年诏赴淮阳郡,手合鱼符拥使辀。

今岁恩叨玉堂署,头簪凤笔从宸游。

孤蓬逐吹无时定,倦鸟逢林只自休。

暗隙遂容私照日,奔湍信有不沈舟。

身归讵敢夸三组,目眩何能读九丘。

白发纷垂文思轧,此生荣遇若为酬。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对白发自感寄扬州

四十还添四,颠华镊更新。

应从多病日,遂作始衰人。

毁积方销骨,经穷先腐唇。

竟谁怜种种,由此到谆谆。

轩冕间关路,风波蹭蹬身。

兄今又过二,何术耐萧辰。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汉州房公湖

丞相于藩日,疏湖讼阁西。

疑从济川地,写出钓璜溪。

流浅初无浪,源清不贮泥。

月为宵幌烛,云作曙楼梯。

碍马汀篁密,萦船浦蔓低。

人亡桃李在,脉脉尚成蹊。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玉堂北栏丛竹

玉署凝严处,朱栏封殖恩。

其谁赏高节,祗自保孤根。

密干青杠矗,危梢翠纛翻。

故林兹地隔,新实几时繁。

细籁供风枕,斜阴叠月轩。

雀惊冲叶堕,蝉静抱枝喧。

戴氏当年谱,梁王自古园。

对容金马客,深在玉堂门。

本以萧萧擢,还由冉冉存。

烟能留暝色,粉解记春痕。

拾箨题吟墨,披丛爽醉魂。

爱君同省树,不敢为人言。

形式: 排律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