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自震泽道吴兴城外有感

忆向苕溪泊酒船,宁知绿发便华颠。

只今行脚一万里,重此惊心二十年。

箬笠蓑衣真我事,清风明月苦论钱。

晚凉急棹城南去,更复题诗作后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回忆起当年在苕溪边停泊酒船的日子,谁曾想到年轻的黑发已变成了白头。
如今行走千里,再次感叹这二十年间的巨大变化。
戴斗笠、穿蓑衣,这是我本真的生活,但在清风明月下谈论金钱却让我心生苦涩。
傍晚乘凉划船往城南而去,还要再题一首诗,续写这段缘分的后续篇章。

注释

忆:回忆。
向:向着。
苕溪:浙江的一条河流。
泊:停泊。
酒船:载有酒的船只。
宁知:岂料。
绿发:年轻的黑发。
华颠:白头,指年老。
行脚:长途跋涉。
万里:极言距离之远。
重此:再次感到。
惊心:令人心惊。
二十年:过去的二十年。
箬笠:竹编的斗笠。
蓑衣:蓑草编织的衣服。
真我事:符合我本性的生活。
清风明月:自然景象,象征超脱世俗。
苦论:痛苦地谈论。
钱:金钱。
晚凉:傍晚的凉意。
急棹:快速划船。
城南:城市南部。
更复:再。
题诗:题写诗歌。
后缘:后续的缘分或故事。

鉴赏

这首词作家通过回忆过去在苕溪停泊的酒船,表达了岁月易逝、人事变迁之感。"宁知绿发便华颠"一句,借用头发由黑转白来比喻时光飞逝,人的青春与活力也随之消失,表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伤。

接下来的两句"只今行脚一万里,重此惊心二十年",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现在远离故土、游历他乡的感慨。行走千里之遥,心中却始终牵挂着二十年前那段难忘的记忆。

以下两句"箬笠蓑衣真我事,清风明月苦论钱",描绘了词人隐逸生活的景象。箬笠蓑衣,是古代农夫和隐者常用的简陋器物,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淡泊志趣和艰难处境。而"清风明月苦论钱"则表达了在这宁静自然之中,词人依然无法摆脱对金钱的渴望与烦恼。

最后两句"晚凉急棹城南去,更复题诗作后缘",描绘了词人的行迹和心境。晚风习习,词人乘船急速向城南进发,而"更复题诗作后缘"则表达了他在此情境下又一次提笔写诗,以此来留住这份难得的情感联结。

整首词通过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和现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以及个人际遇与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宿莫城

泽国寒初重,霜天晚自温。

孤舟一杯酒,斜月数家村。

美睡聊相补,劳生得更论。

烛湖疑在眼,灯火闭柴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西湖

十年身不到西湖,把酒临风省故吾。

万里山川发天巧,三朝宫苑富皇都。

溪桥无处寻君复,诗帐令人忆大苏。

尚许萧然尘外客,小舟终日卧冰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西溪会范叔刚用旧所寄韵

出门烟水思微茫,客里行吟晚兴长。

万里云霄自今古,百年毛发几暄凉。

人间但有诗书乐,眼底何须印绶光。

遥夜青灯耿霜月,非君谁共语琅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余生日具杯酒为母寿思壬子岁在荆州癸丑岁在成都诸公为余作盛集而余意不适也

两年荆益度兹晨,罗绮传觞苦劝人。

多谢诸公怜远客,岂如一笑奉吾亲。

莼鲈此日无馀恨,菽水从前得讳贫。

快倒村醪供寿斝,也分汤饼及比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