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赠竹庵静老人

争名计身后,逐利了目前。

道人一弹指,永断三生缘。

起灭水上沤,聚散风中烟。

纷纷阅凋谢,东海今桑田。

缟发茁枯颅,秀眉覆两颧。

已超人天上,遂拍佛祖肩。

茅斋立万竹,荫此碧玉椽。

绿暗云扰扰,清涵露娟娟。

我老无家舍,馀地寄一廛。

不辞供井硙,辛苦送华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诗赠竹庵静老人》由宋代诗人孙觌所作,通过对比世俗与修行的不同追求,表达了对竹庵静老人超凡脱俗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首句“争名计身后,逐利了目前”描绘了世人为了名利而忙碌,既关注着死后名声的流传,也急切追求眼前的利益。这种对物质和虚名的追逐,体现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功利心态。

接着,“道人一弹指,永断三生缘”则转向了对修行者的描述。道人以轻盈的动作,象征着瞬间的觉悟,能够超越生死轮回,摆脱尘世的束缚。这里的“三生缘”指的是前生、今生、来生的因果关系,道人的一弹指,意味着他已斩断了这些因缘,达到了心灵的解脱。

“起灭水上沤,聚散风中烟”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变化无常。水面上的泡沫和风中的烟雾,都是短暂且易逝的事物,以此暗示人生的起落和变化,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纷纷阅凋谢,东海今桑田”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无数事物在时间的长河中凋零消失,正如东海曾经的桑田如今已变为陆地,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缟发茁枯颅,秀眉覆两颧”描绘了衰老的过程,白发从枯萎的头颅中生长出来,美丽的眉毛覆盖在颧骨之上,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衰败。

“已超人天上,遂拍佛祖肩”则表达了对竹庵静老人修行成就的高度赞扬。他不仅超越了世俗之人,甚至达到了与佛祖并肩的高度,体现了对修行境界的极高评价。

最后,“茅斋立万竹,荫此碧玉椽”描绘了竹庵静老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茅屋周围立着成千上万的竹子,竹叶如同碧玉般的椽子,为整个环境增添了一抹清新的绿色,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绿暗云扰扰,清涵露娟娟”则通过描绘竹林中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美丽。绿意盎然的竹林仿佛是云海中的岛屿,而露珠在阳光下闪烁,如同娟娟细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我老无家舍,馀地寄一廛”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无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竹庵静老人生活状态的羡慕。诗人自认无法拥有如此清幽的居所,只能将余生寄托于此。

“不辞供井硙,辛苦送华颠”则是对竹庵静老人生活态度的肯定。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也愿意付出努力,为生活提供便利,直至白发苍苍。

综上所述,《诗赠竹庵静老人》通过对比世俗与修行的不同追求,以及对竹庵静老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充满了对生命、时间、自然和修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洞察力。

收录诗词(724)

孙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号:鸿庆居士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1081~1169

相关古诗词

置酒

离离黍禾暗空村,一点炊烟带雨昏。

山翁过我竹阁寺,未扣爵罗廷尉门。

老去不辞污诗酒,区区独醒一何有。

笑语未办供主人,久客那能拒邻叟。

杜陵白首尚书郎,步屧春风向草堂。

人生意合无妍丑,共此一夕灯烛光。

形式: 古风

读李光远诗卷次韵二首(其一)泗州南山

跳波乱清淮,一叶寄真赏。

南山如高人,标格自矜爽。

胡尘暗楚甸,绝境堕渺漭。

空城草木春,户外履谁两。

怅望壶公龙,乘云自来往。

小诗若图画,彷佛见飞桨。

从今淮上山,不落梦中想。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读李光远诗卷次韵二首(其二)扬州谷林堂

楚山多异材,翠竹满崖谷。

萧萧斤斧馀,斩伐同一束。

芜城带流水,万亩淇园绿。

遗苞駮云锦,老节抱金玉。

岁晚虎穴邻,舐掌方择肉。

此君亡恙否,应坐白眼俗。

形式: 古风

志新诵近诗次韵二首(其一)

客舍秋风我欲愁,世途如漆莽悠悠。

半生小利营锥末,此日危炊上剑头。

万里穷乡怜我老,一廛小隐待君谋。

惘然貌赤空相对,扇面令人手不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