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诗赠竹庵静老人》由宋代诗人孙觌所作,通过对比世俗与修行的不同追求,表达了对竹庵静老人超凡脱俗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首句“争名计身后,逐利了目前”描绘了世人为了名利而忙碌,既关注着死后名声的流传,也急切追求眼前的利益。这种对物质和虚名的追逐,体现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功利心态。
接着,“道人一弹指,永断三生缘”则转向了对修行者的描述。道人以轻盈的动作,象征着瞬间的觉悟,能够超越生死轮回,摆脱尘世的束缚。这里的“三生缘”指的是前生、今生、来生的因果关系,道人的一弹指,意味着他已斩断了这些因缘,达到了心灵的解脱。
“起灭水上沤,聚散风中烟”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变化无常。水面上的泡沫和风中的烟雾,都是短暂且易逝的事物,以此暗示人生的起落和变化,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纷纷阅凋谢,东海今桑田”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无数事物在时间的长河中凋零消失,正如东海曾经的桑田如今已变为陆地,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缟发茁枯颅,秀眉覆两颧”描绘了衰老的过程,白发从枯萎的头颅中生长出来,美丽的眉毛覆盖在颧骨之上,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衰败。
“已超人天上,遂拍佛祖肩”则表达了对竹庵静老人修行成就的高度赞扬。他不仅超越了世俗之人,甚至达到了与佛祖并肩的高度,体现了对修行境界的极高评价。
最后,“茅斋立万竹,荫此碧玉椽”描绘了竹庵静老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茅屋周围立着成千上万的竹子,竹叶如同碧玉般的椽子,为整个环境增添了一抹清新的绿色,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绿暗云扰扰,清涵露娟娟”则通过描绘竹林中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美丽。绿意盎然的竹林仿佛是云海中的岛屿,而露珠在阳光下闪烁,如同娟娟细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我老无家舍,馀地寄一廛”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无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竹庵静老人生活状态的羡慕。诗人自认无法拥有如此清幽的居所,只能将余生寄托于此。
“不辞供井硙,辛苦送华颠”则是对竹庵静老人生活态度的肯定。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也愿意付出努力,为生活提供便利,直至白发苍苍。
综上所述,《诗赠竹庵静老人》通过对比世俗与修行的不同追求,以及对竹庵静老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充满了对生命、时间、自然和修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