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济道中

黏天草色碧萋萋,人影斜阳杂马蹄。

去日曾经花满树,归来但见絮沾泥。

情知熟路无庸问,事有伤心每怕提。

漫道离家百余里,在途一日亦羁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兴济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时光流转与人生变迁的感慨。

首联“黏天草色碧萋萋,人影斜阳杂马蹄”,以碧绿繁茂的草地和斜阳下的人影、马蹄交织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辽阔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草色与天色相接,仿佛连成一片,而人与马的存在,又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现实感。

颔联“去日曾经花满树,归来但见絮沾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回忆起往日花树盛开的景象,与如今归来看到的飘絮沾泥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季节更迭、物是人非的无奈与感慨。

颈联“情知熟路无庸问,事有伤心每怕提”,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熟悉道路的自信与对往事的回避。他知道路途熟悉无需询问,但提及往事却总能触动内心的伤痛,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无奈。

尾联“漫道离家百余里,在途一日亦羁栖”,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即使距离家乡不过百里之遥,但在旅途中的一日也足以让人感到羁绊与不适。这句话既是对旅途劳顿的写照,也是对心灵深处那份对家的渴望与依恋的深刻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切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旅程中变化与不变的思考,以及对故乡与亲情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

张庆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张树筠先生咏怀二首(其一)

岐黄垂训几多年,惟有先生得奥玄。

诊脉神超三九候,调方义贯万千篇。

活人妙诀时时用,济世真言代代传。

更喜萱帏康健在,莱衣绚彩药陶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张树筠先生咏怀二首(其二)

轻财重义似疏狂,苦读医书目渐伤。

伊圣汤醪原自作,炎皇药饵亦亲尝。

人情在在期长寿,天德生生不尽藏。

衣钵克承为哲嗣,从今德泽更无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兴济口占题壁

历碌邮程簿笨车,秋风萧瑟日西斜。

故园小住浑如客,旅舍重经便似家。

怕遇亲朋谈仕宦,且听父老话桑麻。

回头百里高城路,已隔徒骇水一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舟过青县书所见

小邑尚弦歌,维舟偶见过。

浪游偏我惯,赛会到春多。

日暖风仍细,沙平路不颇。

牛车载村女,乘兴复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