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人邀请客人同赴西津之上,以观赏初出水面的鱼儿。长江中的巨石与仙居相近,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诗中提到“所记皆名笔”,表明诗人对此地有着深厚的文学积淀和情感寄托,这里也是古代文人的聚集之地,每一次留下的文字都如同珍贵的遗产。
“为祥旧□书”中的“□”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书籍或记载,诗人通过这些书写来寻找吉祥与古老传统的联系。接下来的“丰年知有验,遗秉利将舒”则表达了对于丰收年的期待,以及对农业劳动成果的期望和祝愿。
最后两句“戏草春波静,双鳞乐意徐。不才叨郡寄,燕喜愧萧疏。”展现了诗人在春天宁静的水面上嬉戏,观赏鱼儿悠然自得的景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谦逊与不才,以及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文学传统的怀念,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