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答庞参军六首(其一)

我见异人,且得异书。挟书从人,何适不娱。

罗浮之趾,卜我新居。子非玄德,三顾我庐。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我遇见了一位奇特的人,还得到了一本奇异的书。带着书跟随这个人,无论去哪里都能感到快乐。
在罗浮山脚下,我选择了一个新的居所。你不是像刘备那样,多次来访我的小屋吗?

注释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说话者自己。
异人:奇特的人。
异书:奇异的书。
何适:何处,哪里。
娱:快乐。
罗浮之趾:罗浮山脚下。
卜:选择,决定。
新居:新的居所。
子:你。
玄德: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三顾:三次拜访。
庐:房屋,这里指居所。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苏轼所作,名为《和陶答庞参军六首(其一)》。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七言绝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诗人开篇即写到“异人”、“异书”,表明他所遇之人以及得到的手书皆非寻常。"挟书从人,何适不娱"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知识、智慧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对交流与分享的热爱。

紧接着,“罗浮之趾,卜我新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罗浮山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仙境,这里可能是诗人心灵寄托之所。他通过占卜选择新的居住地,寻找一处心灵得以栖息之所。

末句“子非玄德,三顾我庐”则显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玄德"是指道家高深的修养和品德,诗人自谦不是具有这样高尚品德的人,但却有三次来访我的简陋居所。这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纯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书籍和人际交往,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答庞参军六首(其二)

旨酒荔蕉,绝甘分珍。虽云晚接,数面自亲。

海隅一笑,岂云无人。无酒酤我,或乞其邻。

形式: 四言诗 押[真]韵

和陶答庞参军六首(其三)

将行复止,眷言孜孜。苟有于中,倾倒出之。

奕奕千言,粲焉陈诗。觞行笔落,了不容思。

形式: 四言诗 押[支]韵

和陶答庞参军六首(其四)

丱妙侍侧,两髦丫分。歌舞寿我,永为欢欣。

曲终悽然,仰视浮云。此曲此声,何时复闻。

形式: 四言诗 押[文]韵

和陶答庞参军六首(其五)

击鼓其镗,船开橹鸣。顾我而言,雨泣载零。

子卿白首,当还西京。辽东万里,亦归管宁。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