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钓披榛竹,无人知往来。
高空飞不下,鸥鸟已相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孤独并存的垂钓图景。诗人以“野钓披榛竹”开篇,生动地展现了垂钓者在荒野中寻找清幽之地的情景,通过“披榛竹”这一动作,既表现了环境的荒僻,也暗示了垂钓者的不拘一格和对自然的亲近。
“无人知往来”,进一步强调了垂钓者的孤独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喧嚣的避离,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孤独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和对自然之美的纯粹欣赏。
“高空飞不下,鸥鸟已相猜。”这两句则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深度。鸥鸟的“相猜”,既是对垂钓者存在的一种好奇反应,也是对这片静谧环境的敏感感知。这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行为的自我反思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垂钓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接纳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长春宫柳远扶疏,新树应多旧已枯。
蠹柱苔墙偏寻历,古亭犹有杜诗无。
丹旌倚輤车,荣辱尽虚无。
半道骅骝顿,先秋兰雨枯。
儿痴才过龀,亲老不胜扶。
家事今萧瑟,宁将未第殊。
䆉稏千塍碧,芙蕖万顷香。
跨波横略彴,逼地亚筼筜。
大野禾麻溢,高斋几席凉。
夔龙屡赓唱,东壁正垂光。
使君张皂盖,高宴碧湖心。
苒蒻牵菱蔓,夷犹泊柳阴。
晚风侵坐冷,春浪没篙深。
倒载归何晚,波间夕照沈。